-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章(血液)PPT
第2章 血液 第3章 血液 体液:机体含各种液体成分的总称 。1857年,Bernard提出细胞外液是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并将之称为内环境。 体液 (45%-70%) 细胞外液 (1/3) 细胞内液 (2/3) 血浆 组织液 淋巴液 脑脊液 内环境 第3章 血液 一、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正常人全血中水占81-86%,血浆中约90-92%,其余部分为固体物以及氧气、二氧化碳气体。 第3章 血液 血浆组成 血浆 水(90%-92%) 血浆蛋白 (6.5%-8.5%) 小分子物质(2%) 白蛋白 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 :白蛋白、前白蛋白 α1-球蛋白 α2-球蛋白 β-球蛋白 γ-球蛋白 血浆蛋白作用:血浆胶体渗透压、运输物质、营养、免疫防御、凝血-纤溶等。 血浆和血清的区别:在斜液凝固过程中,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并交织成网,形成血凝块,血液凝固后会释放出淡黄色液体,即血清。 第3章 血液 1.血液的比重(质量密度 ) 取决于红细胞数量和血浆蛋白含量。 哺乳动物:1.050-1.060Kg/m3 2.血液的粘滞性 全血:约为水的4-5倍,取决于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及在血浆中分布的状态 血浆:约为水的1.6-2.4倍,取决于血浆蛋白质的浓度。 4.血浆pH值(哺乳动物:7.2-7.5) 血浆中主要的缓冲对:NaHCO3/H2CO3 血液的理化特性 3.血浆渗透压 指溶液中的溶质促使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一侧溶液扩散到另一侧溶液的力量 。 由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颗粒数目决定。 与溶质种类和颗粒大小无关。 等渗溶液 第3章 血液 血液的生理功能 营养功能 运输功能:激素、离子、脂质、维生素、代谢产物(尿素、尿酸、肌酐、CO2) 、O2 等。 维持内环境的稳定:酸碱平衡;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比热大、热量运输 参与体液调节 防御和保护功能:白细胞吞噬;淋巴细胞和各种免疫物质对抗或消灭毒素或细菌;生理性止血、凝血-纤溶等。 第3章 血液 红细胞的生成、调节、与贫血 成人造血的主要部位是脊椎骨、肋骨、肱骨和长骨近端的骨骺,网织红细胞进入血液循环。 生存约120天 第3章 血液 呼吸色素 无脊椎动物——如无脊椎血红蛋白、血绿蛋白、血褐蛋白、血蓝蛋白等。 脊椎动物——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等,存在于细胞内。 血红蛋白由血红素和珠蛋白组成,血红素恒定而珠蛋白存在变异。 红细胞生成所需要的原料 VB12:DNA合成所必需,缺乏时将影响正常红细胞的发育和成熟,形成巨幼红细胞贫血。人体吸收VB12有赖于胃肠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内因子。 铁:合成斜红蛋白的主要原料,人体每天约需要20–25 mg,但人体主要是利用体内铁的再利用,人体每天摄取大约1 mg即能满足需要。 叶酸:直接参与DNA的合成,缺乏时导致巨幼红细胞贫血。 贫血和红细胞增多 贫血的成因:1)红细胞生成减少,如造血原料不足、成熟因子不足、骨髓造血功能障碍等;2)红细胞破坏加剧;3)异型血红蛋白,如“镰形贫血”、“地中海贫血综合征”等。 红细胞增多:原发性---骨髓中血细胞增生旺盛;继发性---主要是缺氧引起,主要是红细胞增加,不伴随白细胞和血小板增多。 第3章 血液 ABO血型系统与输血 红细胞血型:指红细胞膜上特异的抗原类型。分为ABO血型和Rh血型. 凝集原:人类红细胞膜上存在不同的特异糖蛋白抗原,称为凝集原。 凝集素:血浆中存在着能与红细胞膜上相应凝集原发生反应的抗体,称为凝集素。 凝集:将含有不同凝集原的学混合,将会发生红细胞聚集成簇,这种现象称为红细胞凝集。 1900年发现ABO血型系统,现已知,红细胞上至少存在30种以上的抗原,还有100多种“私人抗原”(仅存在于个别家族中)。 第3章 血液 ABO血型系统由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A和凝集原B决定。 A型:红细胞膜上只含凝集原A B型:红细胞膜上只含凝集原B AB型:同时存在A和B两种凝集原 O型:既不存在凝集原A也不存在凝集原B 第3章 血液 Rh血型 Rh因子:把大部分人的红细胞膜上存在具有与恒河猴红细胞膜上相同的抗原,称为Rh因子。 类型: Rh阳性和 Rh阴性,我国汉人中99%为Rh阳性。 注意Rh阴性个体不存在天然抗Rh因子。 输血原则:供血者的红细胞中的凝集原和受血者血清中的凝集素能否相互作用而发生红细胞凝集现象。一般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意义:补充血量,恢复正常血压,并能反射性地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强心血管的活动和改善机体的新陈代谢。临床上对于象急性大失血等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2雅马哈 XSR900-MTM890中文维修手册.pdf VIP
- 新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游戏》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 钢结构厂房建设工程造价指标(清单计价).docx
- BIAMP NEXIA连接使用中文教程.pdf
- 一文读懂《中国人民解放军新共同条令》PPT课件.pptx
- 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卷(含答案).docx
- 老挝波罗芬高原铝土矿地质特征及开发利用.docx VIP
- 电机在线监测与诊断.ppt VIP
- SAEJ2045-1998 燃油系统管组件的性能要求(中文翻译).pdf VIP
- 2024年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