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一节原核微生物(细菌)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第一节原核微生物(细菌)PPT

染色结果 大肠杆菌革兰氏染色结果 染色结果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混合菌样的革兰氏染色结果 染色结果 枯草芽孢杆菌革兰氏染色结果 细 胞 壁 ①维持细菌的固有形态; ②保护原生质体免受渗透压引起的破裂; ③与细胞膜一起参与细胞内外物质交换; ④为鞭毛提供支点,使鞭毛运动。 (2)细菌细胞壁的生理功能 (2)细胞膜 细胞膜是紧贴在细胞壁的内侧而包围细胞质的一层柔软而富有弹性的薄膜。它是半渗透膜,厚约 8nm 。细菌细胞膜占细胞干重的 10% 左右。 ① 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其化学成分主要为脂质 (30%~40%) 、蛋白质 (60%~70%)和多糖(2%)。 蛋白质与膜的透性及酶的活性有关。 脂质是磷脂,由磷酸、甘油、脂肪酸和含氮碱组成。 ②细胞膜的结构 细胞膜电镜照片 载体蛋白 脂质双层 细胞膜 模式结构图 ③ 细胞膜的生理功能 A 控制细胞内、外的物质(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的运送、交换; B 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屏障作用; C 合成细胞壁各种组分和荚膜等大分子的场所; D 进行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的产能基地; E 传递信息。膜上的某些特殊蛋白质能接受光、电及化学物质等产生的刺激信号并发生构象变化,从而引起细胞内的一系列代谢变化和产生相应的反应。 ④内膜系统 中间体 : 是由细胞膜局部内陷折叠而成,它与细胞壁的合成、核质分裂、细胞呼吸以及芽孢形成有关。由于中间体具有类似真核细胞线粒体的作用,又称拟线粒体。 类囊体 : 是蓝细菌细胞中存在的囊状体,由单位膜组成,上面分布有叶绿素、藻胆色素等光合色素和有关酶类,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白喉杆菌 细胞膜与中间体 中间体 部分细胞膜折叠形成的向内陷入细胞质中的囊状物 功 能 类似真核细胞线粒体,为细菌提供大量能量。 载色体 :是一些不放氧的光合细菌的细胞质膜多次凹陷折叠而形成的片层状、微管状或囊状结构。载色体含有菌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等光合色素及进行光合磷酸化所需要的酶类和电子传递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 羧酶体或称多角体 :是自养细菌所特有的内膜结构。羧酶体由以蛋白质为主的单层膜包围,厚约 35nm,内含固定CO2所需的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和5-磷酸核酮糖激酶,是自养细菌固定CO2 的场所。 (3)细胞质 细胞质是细胞膜以内,除核物质以外的细胞质。它无色透明,呈粘胶状,主要成分为水、蛋白质、核酸、脂类,也含有少量的糖和盐类。幼龄菌由于富含核糖核酸,嗜碱性强,易被碱性染料和中性染料着染,着色均匀。 此外,细胞质内还含有核糖体、颗粒状内含物和气泡等物质。 ①核糖体 核糖体亦称核蛋白体,为多肽和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到细菌的核糖体游离于细胞质中,系 70S 的颗粒,由 50S 和 20S 两个亚单元组成,化学成分为蛋白质与核糖核酸 (RNA) 。细菌细胞中绝大部分 ( 约 90%) 的 RNA 存在于核糖体内。原核生物的核糖体常以游离状态或多聚核糖体状态分布于细胞质中。而真核细胞的核糖体既可以游离状态存在于细胞质中,也可结合于内质网上。 ② 内含颗粒 很多细菌在营养物质丰富的时候,其细胞内聚合各种不同的贮藏颗粒,当营养缺乏时,它们又能被分解利用。这种贮藏颗粒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通称为 内含颗粒。贮藏颗粒的多少可随菌龄及培养条件不同而改变。 A 异染颗粒 最早发现于迂回螺中。异染粒是以无机偏磷酸盐聚合物为主要成分的一种无机磷的贮备物。异染颗粒嗜碱性或嗜中性较强,用蓝色染料 ( 如甲苯胺蓝或甲烯蓝 ) 染色后不呈蓝色而呈紫红色,故称异染颗粒。 B 聚β-羟基丁酸颗粒 是一种碳源和能源性贮藏物。它是 D-3- 羟基丁酸的直链聚合物。用革兰氏染色时,这类物质不着色 ,但易被脂溶性染料如苏丹黑着色,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如图 )。根瘤菌属 ( Rhizobium ) 、固氮菌属 ( Azotobacter ) 、假单胞菌属 ( Pseudomonas ) 等细菌常积累。 细胞内含物 A. 细胞中的硫滴 B. 聚β—羟基丁酸颗粒 A B C 肝糖粒和淀粉粒:肝糖粒较小,只能在电镜下观察到,如用稀碘液染色成红褐色,可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有的细菌积累淀粉粒,用碘液可染成深蓝色。肝糖粒、淀粉粒都是碳源贮藏物。 D 硫滴:某些氧化硫的细菌细胞内可积累硫滴。如贝氏硫菌属 ( Beggiatoa ) 、发硫菌属 ( Thiothrix ) 在细胞内常含有强折光性的硫滴,此为贮存的硫,系通过氧化硫化氢而形成,作为能量储备,需要时可被细菌再利用。 E 磁小体:存在于水生细菌和趋磁细菌中,是细胞内磁铁矿 Fe3O4的晶体颗粒,数目不等。不同种类的细菌磁小体形

文档评论(0)

erfg4e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