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软土地基堤工程毕业设计
第一章 设计研究路段总体情况
1.1概述
广佛高速公路是广东省建设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它连接广东省的两大城市--广州和佛山,也是广州市西出口的重要公路。采取分期修建的办法进行建设,第一期工程为横沙至谢边段,第二期工程为谢边至乐从段,第一期工程已于1986年12月28日动工兴建,计划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建成,继而建设第二期工程。
广佛高速公路第一期工程自广州市郊浔峰洲的横沙与广州市环市高速公路相接,经湖州、沙涌、大步、雅瑶、上滘、大沥、潘村、涌口至佛山市北出口谢边止,主线设计里程长15.072公里。第二期工程自谢边互通式立体交叉起,穿过或绕过佛山市区,到佛山市南出口顺德县乐从镇与广湛公路的佛山至湛江段接通止。广佛高速公路的建成对发展珠江三角洲和广东省西部地区的经济具有重要作用[4]。
广佛高速公路横沙至谢边段设计设有:4座互通式立体交叉,1座分离式立体交叉,大桥2座,中桥3座,小桥9座,涵洞29道,供行人、汽车、拖拉机横向穿越的通道35座,除桥梁边孔及立体交叉可供行人穿越高速公路者外,平均每公里有2.45处可供行人穿越高速公路。全线土石方205万m3,全线行车道路面32.94万m2,硬路肩4.42万m2.路堤平均填土高度4.23m。
1.2地质概况
该段公路处于珠江三角洲北部低丘陵的南缘与珠江三角洲交接部位,除起点横沙至大亨段为平缓低丘陵地带和河流冲积阶地外,其余均属珠江三角洲平原,沿线土层主要属第四纪冲积土层。
广佛高速公路沿线地质可分平缓低丘陵及山前夷平地的坡积土层,河流冲积地砂土层和三角洲相沉积的砂层。
广佛K5+780~K6+400地处冲积的河流阶地的砂土,该区软土淤泥分布面广,为表层淤泥。一般埋藏在耕植土或表层粘土或亚粘土之下。层底标高在-1.7~ -6.17m,层厚1.1~ 6.15m。褐灰色-浅灰色。由大量含有机质的粘土,局部地段含少量砂组成。质地稀软,饱和--过湿,具软塑--易液化状态。自地面以下依次为耕植土层、淤泥层、厚层中细砂层、粘土(亚粘土)层(或位于两层之间)。淤泥层呈软-流塑、过饱和状态,砂层厚2.5~3.0m,最厚可达12.2m,一般为细砂层。
1.3气候概况
广佛高速公路在自然地理分区中属于珠江三角洲平原的北部。沿线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温湿多雨,平均气温21.9℃,最高气温38.7℃,相对湿度79%,多年平均降雨量1663.5毫米。
1.4水文概况
广佛高速公路水系分属流溪河及北江流域,地势总的自北、北东向南、南西倾斜。由于沿线各路段的岩性、风化程度、地形地貌、岩石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及植被情况不同,地下水与地表水的补给关系亦因此而异[7]。一般平缓低丘陵区大气降水后,以垂直渗入补给地下水,而山间谷地则以侧向补给地下水,河流两侧岸边地带,丰水季节和涨潮期间,河水位稍高于地下水位,河水周期性地补给地下水。
本工程段所处区域,水系分属流溪河及北江流域,属阶地和三角洲平台地带,地表沟渠、水塘常年积水,稳定水位标高在0.4-1.00米,除降雨渗入补给地下水外,还有一部分凝结水补给。
1.5附图
广佛高速公路K5+780~K6+400路段路线平面图GF-1、GF-2
广佛高速公路K5+780~K6+400路段路线纵断面图GF-3
广佛高速公路K5+780~K6+400路段路基标准横断面图GF-4
广佛高速公路K5+780~K6+400 路段路基横断面设计图(每50M)GF-5、GF-6、GF-7
第二章 工程地质勘探
2.1勘察主要依据
本工程广佛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工程地质勘察随设计阶段的不同划分为初勘和详勘两阶段,各阶段按准备工作、调查测绘、勘探、试验、与资料整理等顺序进行,其内容与要求应遵照《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86)的规定,虽然该规程说明是针对二三级公路而制定,但在具体工作中可按该规程的要求,结合实际需要适当增补有关内容,以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
2.2道路工程初步勘察
2.2.1勘察目的
初勘是配合踏勘测量,为初步设计服务的地质勘探,目的在于为确定路线方案提供必要的地质资料,该阶段勘探的主要任务是初步查明沿线的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底层结构,查明软土的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埋藏情况与其物理力学性质,查明地下水埋藏条件等,为初步设计地基稳定和沉降计算,提供定性,定量的分析。
2.2.2要求查明的内容
① 软土地基分布路段的地形、地貌及与第四纪地层沉积的关系。
② 软土地基各层的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基底性质与结构特点。
③ 软土地基中各软弱层及与其相间存在的土类的含水情况,土质颗粒组成,稠度,结构状况以及排水砂层的有关物理、力学性质。
④ 地下水位置,类型,活动情况、补给与排水条件,以及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关系。
⑤ 按地震基本烈度区划画出路段范围,并确定出沿线六度以上的各级别烈度的分界位置。
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