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桐城谚语研讨
摘 要
谚语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其主旨是传授知识经验和人生哲理,被称
为“智慧的花朵。它形式短小凝练,内容丰富多彩,语言生动形象,风格通俗
朴质,寓意深刻隽永,为老百姓所喜闻乐道。谚语是汉语熟语的一种,在结构上
是一种定型性韵语或短旬,在语法功能上差不多等于词,能充当句子成分∞,属
于词汇学研究的范畴。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谚语也是社会文化的一面镜子,
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容。
桐城是“桐城派”的故乡,山川秀美,人文荟萃,自古文风昌盛,翰墨飘
香。作为桐城文化镜像的桐城谚语,是桐城人民大众生活的百科全书,它涉及到
自然气象、农事稼穑、风土人情、生产实践、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不仅在内容
上包罗万象,而且在句法结构、语言表达、文化内涵等方面很有特色,值得进行
专门研究。
桐城谚语在语音方面,节奏鲜明,讲究押韵,形成和谐悦耳的音韵美,便
于记诵和流传。在选词用语方面,善于合用同义词语、对举使用反义词语、巧用
叠音词语、常用方言词语,既精当准确,又灵巧生动,富于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在语法方面,桐城谚语有单句、复句两种句法形式,其中以复句式占绝对优势。
单句式谚语以主谓式结构为主,非主谓式结构很少,反映了桐城谚语这种民间口
头创作在世代传承加工过程中,呈现出的书面化色彩;复句式谚语,除了少数用
关联法连接外,绝大多数依靠意合法组合而成,体现了桐城谚语鲜明的口语化特
点。由两个部分组成的谚语,大多是整句形式,音节上趋于整齐对称,但也有一
些谚语讲求结构变化,这使桐城谚语既有书面语的庄重严整,又有口语的活泼明
快。桐城谚语重视辞格运用,如运用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对照、排
比、顶真、回环等多种修辞格式,不仅使谚语语言富于表现力,更使其本身所传
授的知识更具艺术吸引力,让人在美的享受中吸取知识,增长智慧。
桐城谚语题材广泛,按内容大体可以分为气象谚、农事谚、风土谚、社会
谚、生活谚等五类。其中社会谚、生活谚、农事谚比较丰富,表明桐城社会是典
①武占坤,马国凡.谚语(修订本)叫].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252.
1
型的道德社会和农业社会。桐城谚语折射出多姿多彩的桐城文化,总体上反映了
儒家文化和农耕文化在桐城当地的根深蒂固。如重视文化教育和伦理教育、重视
勤劳耕作和诚信经商、重视人情往来和人际和谐、重视岁时节日和人生仪礼等,
这些方面最能体现桐城人独特的精神风貌,反映了桐城文化中积极向上的一面。
其他如重男轻女、随遇而安、笑贫贱老等,反映了桐城文化中封建落后的一面。
在传承桐城谚语时,应扬弃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充分发挥桐城谚语在树立民众
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重塑现代人的精神品格、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的积极作
用。
本篇论文运用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桐城谚语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
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描写和分析。
本文写作之前,通过方言实地考察、走访当地民俗专家、阅读县志和当地
文化志等多种方式,共搜集到桐城谚语1683条。本文所选用的语料翔实、可靠,
有利于分析。
2010年元月“桐城谚语被列为“桐城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桐
城市文化馆正组织人力准备编著《桐城谚语》一书。本人希望通过这篇论文的写
作,为家乡的文化建设尽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桐城谚语语言特点文化内涵
Ⅱ
Abstract
astheflowerof theoralcreationofthemasses.It
Proverb,known wisdom,iS
teaches andthelife isshortbut
peopleknowledge,experiencephilosophy.Proverb
concensedin itisrichincontentwiththevivid is and
form,and language.Itsimple
itis but itisbeloved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