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汉藏语系名量词研讨
Y86如56
摘要
本文主要根据类型学理论和历史比较语言学理论,通过汉藏语各
语言名量词的比较,疏理汉藏语名量词的特点,描述不同语言名量词
发达程度的不同类型,进而揭示制约名量词发达或不发达的机制,探
讨名量词产生、发展、成熟的演变过程。创新点有三:l、揭示了汉
藏语名量词起源的历史层次;2、揭示了汉藏语名量词产生的动因、
机制;3、揭示了反响型量词的独特地位及其既有语法化又有词汇化
的演变过程。
汉藏语名量词的研究,过去多在个别语言和语族内展开,从整个
汉藏语系的范围、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进行的比较,尚未有过。因此,
本文从新的角度揭示了名量词演变的一些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
汉藏语名量词研究的某些空白。这对深入认识汉藏语名量词的共时和
历时特点,对名量词的类型学研究都有一定的价值。
全文共20万余字,分为五章:
第一章绪论。确定研究对象并说明研究的意义:简述汉语和非
汉语名量词的研究概况;提出研究的难点和本文的创新点:介绍本文
的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第二章汉藏语名量词的两种类型。本文将汉藏语名量词分为两
大燕塑s一类悬量词发达型,另一类是量词不发达型。并具体分析两
失类型及其次类的不同特点。名量词在不同的语族、语支、语言的差
异,以及相互异同的交叉状况,反映了名量词演变的不平衡性和发展
阶段的差异,也反映了整个汉藏语系名量词发展的承接性和连续性。
第三章名量词起源的历史层次。指出研究名量词的起源可以采
取词源比较法和文献比较法两种不同的方法。词源比较法适合于藏缅
语、壮侗语和苗瑶语。这三个语族名量词起源的层次大致是:先有非
标准度量衡量词和集体量词,然后才有个体量词。个体量词中,反响
型量词出现最早,是个体量词丰富发展的中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
用。此后才有性状量词、类别量词、通用量词。标准度量衡量词最晚
产生。文献比较法适用于汉语。汉语名量词的起源及发展大致经历了
三个阶段:先秦时期(萌芽期)、两汉时期(过渡期)和魏晋南北朝
时期(成熟期)。得出以F结论:1、商周时期有反响型量词。2、魏
晋南北朝时期汉语名量词达到了成熟期。3、汉语名词称量方式的历
时演变过程是:“名+数+反响型量词”格式提供个体量词空间,“名+
数t非反响型量词”格式凸显名量词特征,“数+量+名”格式确立
名量词的成熟地位。
第四章类型学视野下的汉藏语名量词。本章进行了类型学视野
下的汉藏语名量词个案研究。还揭示了制约名量词产生和发展的五个
类型学动因:认知表达、韵律、语音清晰度、语言类型和语言接触。
第五章简短的结语。本章总结了全文的主要观点,并提出了需
要继续努力的四个方向。
正文后的附录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参考文献,二是汉藏语系名
量词语料。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l、从汉藏语众多语言比较的视角来观察
汉藏语名量诃的特点及其演变规律,能够深化对汉藏语名量词的认
识。2、亲属语言比较,能够开辟汉藏语名量词研究的新角度。因为
仅靠单一语言的研究,难以深入揭示汉藏语名量词的特点,难以发掘
其本质特征。3、能够推进名量词研究的理论建设。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l、内部分析和外部比较相结合的
方法。名量词的特点总是在与其它相关语言的比较映照中,才能清晰
地体现出来。2、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方法。有些名量词语料的共时
特点反映了历时演变的层次,历时演变又可以反证共时特点的性质。
3、词源比较法。就是从亲属语言名量词同源关系的比较中,分析名
量词起源、演变的历史层次。4、统计法。本文对汉语、景颇语等语
言的名量词,进行了穷尽式的分析和统计,为论文的论证提供了有用
的根据。
关键词汉藏语,名量词,共时与历时,词源比较,类型学
ABSTRACT
nouncIassltlers
studies of
thesis Sino.1曲etan
This languages.1’11e
o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