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美好乡村的项目在皖西大别山地区的建设状况调研的报告.docVIP

安徽省美好乡村的项目在皖西大别山地区的建设状况调研的报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徽省美好乡村的项目在皖西大别山地区的建设状况调研的报告

安徽省美好乡村项目在皖西大别山地区的建设状况 调 研 报 告 摘要 4 一、 主打生态牌,扮靓新菖蒲 4 1、水畈新景 4 2、村庄整治 4 3、环境优美、乡风文明 4 二、 毛尖山两植一养,打造绿色经济带 4 1、板舍村“三清三拆五化”,绿色发展 4 2、林河村千亩油茶基地 4 3、招商引资,发展林下经济 4 4、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植业 4 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推进美好乡村建设 4 安徽省美好乡村项目在皖西大别山地区的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摘要:2012年9月,安徽省委、省政府发布《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决定》。随后,“美好乡村”建设项目在全省范围内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皖西大别山地区和皖南黄山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因此在“美好乡村”建设中有别于平原地区。本文主要调研美好乡村项目在皖西大别山地区的建设现状,安庆市岳西县地处大别山腹地,是美好乡村项目在皖西地区实施的典型代表。此处居民分散居住、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同时又是山塘溪流众多、生态环境优美。此时政府面临在建设美好乡村基础上,又要保证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的难题。本文主要调研岳西县菖蒲镇水畈村和毛尖山乡板舍村美好乡村建设情况,在调研中,我们将深入了解美好乡村项目建设与生态建设的矛盾冲突,并制定解决方案。 关键词:美好乡村建设;岳西县;生态建设 岳西县大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成效突出。据了解,今年以来,岳西县坚持以景点的理念建设美好乡村,全面启动省首批27个中心村建设,重点推进12个省批重点示范中心村建设,其中,响肠镇请水寨村被列入国家住建部村庄规划示范点、菖蒲镇水畈村入选2013年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典型50例、主簿镇余畈村荣获安徽省卫生村、河图镇南河村荣获安徽省生态村、温泉镇桃岭村荣获安庆市生态村称号,岳西被列为全省美好乡村建设试点重点县。截至9月,全县累计投入美好乡村建设资金达1.78亿元。省首批27个中心村共发展高标准茶园500亩、桑园470亩、高山蔬菜2696亩、种植性中药材基地300亩,改造茭白1200亩;新建水泥路建设31公里,安装路灯438盏;新建垃圾处理站10座,建设垃圾池56个,配备垃圾桶830个,焚烧炉97个;改厕、改圈1000余个,新建公共厕所14座,房屋整治改貌1142户;种植绿化树木80000多株;已建设农民休闲广场13个,省首批27个中心村都建立了村民服务中心、图书室和便民超市等公共服务配套体系建设,极大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县领导指出,下一步要继续加大力度,硬化举措,解决问题,抓好落实,确保全面完成年度建设目标任务。下面以菖蒲镇和毛尖山乡为例介绍岳西的美好乡村建设状况。 主打生态牌,扮靓新菖蒲 菖蒲镇立足生态优先,积极规划美好乡村建设。近几年来,该镇大力发展茶叶、毛竹等特色经济,现在茶叶、毛竹、板栗、蚕桑等传统产业都已形成一定的规模,菖蒲党委班子立足实际,超前谋划,在做大做强菖蒲的生态经济,积极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尤其是在加快林业结构调整上探索出了一条切实可行发展新途径。整个村庄呈现出“村在浓绿中,房在茶园中,人在画景中”的山区独特的茶乡风光。 这里破旧不堪留存的农房瓦舍、随处可见的畜圈厕所等布局零乱,公共设施严重滞后,垃圾随处可见从2011年开始,水畈村着手建设属于农民自己的秀美家园。该村通过项目补助、群众自筹等形式,先后投资110多万元,改造农民住房40户;硬化村民住房门前空闲场地2360㎡;拆除猪圈厕所17处建造了垃圾池40个,购买了垃圾桶80只和垃圾清运车1辆,聘用保洁员3名,实现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修建下水管道2500米,实现了生活污水有序排放;栽插香樟、广玉兰、白玉兰、桂花等树种2120株,绿化了通村道路5.2公里,栽种花草5000朵,绿化村民活动场所2000㎡。村民居住环境有了较大改水畈村被列为全县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该村在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重点突出村庄环境整治,在投入机制上采取以群众主体的建设方式,从有利于农业生产、方便农民生活出发,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分类整治。突出地方特色的同时,优化提升村庄环境,彰显乡村风情和田园风光。“美好乡村”建设实施小组为确保工作顺利开展,按照相关要求并结合该村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排好时间进度表,落实好村干包组责任制,把项目区划成4片,由4为主持日常工作村干负责落实各种项目的实施认真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做到情况明,底数清并多次邀请县住建局领导和相关设计单位到村实地查看、选址,制定详细的建设规划。从 7月10日开始在项目区分组召开了动员会议,宣传了“美好乡村”建设的目的、意义,介绍项目的实施办法,把握舆论导向,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使广大干群积极参与。实施过程中,实行严格的包片问责制,坚持一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