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专业(国际经济法方向)培养计划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专业(国际经济法方向)培养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适应我校创建“有特色综合性教学科研型大学”的发展目标和构建教学科研型大学本科教学新体系的需要,以21世纪大学素质教育的理念为指导,强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修订本专业培养计划。
制定本培养计划的指导思想是:适应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对精通国际经济法专业人才的需求的快速增长,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在拥有较为广阔的知识平台和掌握法学专业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熟悉国际经济领域的法律问题,并培养学生从事国际经济法实务的基本技能。
制定本培养计划的原则是:强化基础教育、优化课程设置、拓展知识平台、突出专业优势、注重能力培养。
学制和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为四年。
修业年限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适当缩短和延长,学习年限最短为三年,最长不得超过七年。
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
培养目标
四年制法学专业(国际经济法方向)为检察、法院、司法、公安、海关等机关以及政府涉外经济管理部门,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部门及涉外企业事业单位培养大批拥有宽厚法学专业基础、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质量、复合型、熟悉国际经济法的专门人才。
培养规格
法学专业(本科)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贯彻执行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较高的法律素养,能自觉地维护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具有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具有扎实的法学理论基础,广泛掌握作为法律工作者应当具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我国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了解当代中国涉外法律的立法和司法现状,熟练掌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型实用的部门法律知识、国际法律基本理论和WTO的法律规则。
3、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准、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能力、较强的法律实践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能运用外语开展法律实务及交流活动。
培养模式
本专业的培养模式有三种:
1、四年制法学专业基本培养模式;
2、四年制法学专业(国际经济法方向)专业方向培养模式;
3、法学专业(国际经济法方向)2+2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分段培养模式,即:学生前两年在各自院系进行学习,后两年通过选拔进入法学院本专业方向学习。
本计划为四年制法学专业(国际经济法方向)专业方向培养模式的培养计划。
五.毕业要求
1.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毕业前应当修完182学分,其中大学通修课程学分43分,学科平台课程学分18分,专业必修课程学分83分,自主发展课程学分38分。
2.毕业条件
思想政治合格,在规定的年限内修满规定的学分,且所得学分的结构符合要求。
六.获得学士学位条件
取得毕业资格,并达到学校规定的授予学士学位标准,学习期满,成绩合格,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七、时间安排
四学年总周数为199周(不含毕业年度暑假),具体分配如下:
新生报到和入学教育1周,安排在第一学期;
毕业教育1周,安排在第八学期;;
机动4周,每学期0.5周;
寒暑假39周;
教育教学活动154周,包括国防教育(含军训)1周,安排在第一学期;劳动2周,分两次安排在第三、第六学期;考试11周,第一至第七学期各1.5周,第八学期0.5周(安排学士学位核心课程考试);专业见习1周,一般安排在第七学期;毕业实习8周左右,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以毕业论文为主的科研训练一般为6周,集中安排在第八学期;社会实践在假期进行,社会调查在毕业实习期间结合实习内容进行。
四学年教育教学基本时间安排表
学年
学
期
项 周
目 数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
合计
1
2
3
4
5
6
7
8 报到和入学教育 1 1 国防教育(军训) 1 1 课堂教学 16 18 17 18 18 17 13 6 125 考试 1.5 1.5 1.5 1.5 1.5 1.5 1.5 0.5 11 实(见)习 1(见习) 8(实习) 9 劳动 1 1 2 科研训练 6 6 就业指导 1 1 机动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4 社会实践 * * * * * * * 3次 寒暑假 3 9 3 9 3 9 3 39 教育周数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160 学年周数 52 52 52 43 199
八、课程设置
(一)课程类别和结构比例
课程类型 课时数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