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儒、道、墨、法等思想流派。 “争鸣”,是指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学术等方面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孔子、孟子和荀子思想主张的异同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可名。 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 世易时移,变法宜矣。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自身,犹有不孝者乎? 我仁; 我义; 我以柔克刚; 我顺其自然; 把他们全抓了。 战场上见高低! * ——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主流思想是什么? 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 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 第 1 课 第 2 课 第 3、4 课 知识体系构建 春秋战国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西汉 宋明朝 明清之际 百家争鸣儒学产生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 挑战儒学正统的思想出现 孔子、孟子、荀子 董仲舒 二程、朱熹 王阳明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孔子何人? 孔子(前551——前479) 孔子名丘,春秋晚期鲁国人。因不满统治者所为,他周游列国,晚年回国潜心办学和著述。他对促进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他先后传授弟子三千人,学业优秀者七十二人,时称“七十贤”。孔子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后称为“六经”。他的言行载于《论语》一书。孔子被后人尊称为“至圣” 孔子何时(背景) 经济上 政治上 阶级关系上 思想文化上 井田制崩溃 周王室衰微 “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春秋战国 百家争鸣 1. “百家争鸣”的含义: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练习1.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一百多个思想流派 B.各派为了自己的观点不顾事实竭力诋毁对手 C.对后来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阻碍作用 D.各学派既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 3. “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代表: 1. “百家争鸣”的含义: 2.“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P4 主要流派:儒、道、法、墨、名、阴阳、纵横、杂、农、小说(除去小说家,则称“九流”) “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汉书·艺文志》 4.“百家争鸣” 的历史影响:P4 为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中国历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仁(核心) 实践仁德的五项标准,即:“恭、宽、信、敏、惠” 孔子何言 仁者爱人 现实意义:人与人之间, 治理国家, 不同民族之间 以德治民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文:以德行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安坐在自己的 位置上,其它的星辰便会自行在周围旋转运行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 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有格 译文:用政治手段来治理他们,用刑罚来整顿他们,人 民就只求免于犯罪,而不会有廉耻之心;用道德来治理 他们,用礼教来整顿他们,人民就会不但有廉耻之心, 而且还会人心归顺 礼 克己复礼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现实意义:学习, 工作, 日常交往, 家庭关系 各尽本分 各司其职 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学习态度: ——万世师表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 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 办学方式: 温故而知新 创办私学 孔庙 规模仅次于故宫的古建筑群。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全庙南北长1公里多,占地327亩,共有厅堂殿庑400多间,包括三殿、一阁、一坛、三祠、两庑、两堂、两斋、十七亭、五十四门坊,前后共9进庭院,布局严谨,气势雄伟。 孔林 ??? 孔子及家族专用墓地。??? 相传孔子死后,他的学生从四方带奇木异树来此种植2000多年来不断增植,已达3万余株,为我国最大的人工园林,园林内栖息着多种禽鸟,为旅游观赏胜境。 孔府 位于孔庙东侧,有“天下第一家”之称,是孔子嫡系长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 孔子何言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知之为知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