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针疗法(新技术)20100421(green).ppt

  1. 1、本文档共1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浮针疗法(新技术)20100421(green)

定义: 浮针疗法就是用一次性浮针在局限性病痛周围的皮下进针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 针具: 作用部位: 痛点周围,以病变部位作为进针点的依据。 与干针疗法鉴别:干针疗法为阿是穴针刺。浮针疗法作用的部位是健康(生理状态)的部位,其治疗的部位是不健康(病理状态)的部位。与阿是穴截然不同。 作用层次: 单层次进针,就在皮下。 与传统针灸鉴别:传统针灸作用的部位包括腧穴、神经根及其他,其层次是多层次的。 适应症: 局限性病痛 疼痛为主 非疼痛性疾病,如:干咳、久咳、哮喘发作、胀、满等。 特点: 简:操作简单,学习简单(大道至简,但学习过程要细心耐心全程关注)。 便:所需设备少,方便携带。 廉:比较手术等方法患者所需费用便宜。 验:灵验,效果快捷确切。 广:适应症广泛。 安:安全无毒、副、反作用。 (缺点:医生劳累、不容易被理解)。 形成原因: 主要有三个: 腕踝针 得气 《灵枢·官针》 《内经》中的刺法与浮针刺法相关之处: 皮下进针的有:毛刺、直针刺、浮刺、半刺 近部进针的有:分刺、恢刺、齐刺、扬刺、短刺、旁针刺、豹文刺、关刺、合谷刺 留针时间长:报刺(报者复也,即反复之意。) 唯一不同之处在于:扫散动作。 发展: 针具的发展: 1、物理方法 2、化学方法 3、液体方法 4、复合方法:1997年12月12日,申请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1999年5月12日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6,2002年获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C8) 发展: 浮针适应症开拓的四个阶段 1、主要治疗四肢部的软组织伤痛 2、治疗躯干非内脏病变引起的疼痛 3、治疗内脏痛 4、治疗头面部疼痛和非疼痛性疾病 针刺前准备 选择体位 明确病痛点(MTrP,即筋膜扳击点) 确定进针点 其他(包括惧针者处理、注意衣物、消毒等) 体位选择: 头部、颈椎、肩关节、上背部、上肢    膝关节、腹部    腰部    体征: 1、条索:浮针疗法或推拿等方法可使其张力降低。 2、结节:有时独立存在,多数在条索上。 3、局部紧张。 4、压痛或感觉异常。 5、局部纤颤反应, MTrP触捏会激发条索或结节的短暂颤动反应。 6、活动范围受限。 7、无力。 操作方法: 浮针的组成与结构 持针要点: 拇、食、中三指密不分开,不单兵作战,食、中两指分别紧帖针芯座和软套管后座,针芯针座末端勿突过食指,针尖搁置在皮肤上,针体与皮肤夹角15~25度。 进针步骤: 扫散时注意要点: 扫散是浮针疗法的核心,每一个动作都必须用心去完成; 扫散时以拇指而不是以进针点为支点; 动作要稳、匀、柔; 另一手(有时甚至手腿并用)一定要密切配合,在进针点与病痛处之间的范围内完成放松,每个进针点扫散时间一般为2分钟,次数为200左右,一般扫散50次左右即可检查原痛点。 留管: 留管时间:5~8小时,北方留管时间可以延长; 留管期间勿打湿针刺局部,防止感染; 不要反复体验原来的病痛是否存在; 不要剧烈运动(以不出汗为度); 局部有异常感觉时,大多为胶布过敏所致,医生可用其他类型的物件固定; 若因为针体移动,引起局部刺痛,旁边没有医生,可自行起管; 告诉病人起管时可能出血(内出血+外出血)。 起管: 一般由患者自行起管。 按压进针点前方1~2cm的部位,防止出血; 皮下出血可产生局部的压痛; 出管即刻按压进针点3秒(头部浮针按压时间要长),进针点可用胶布敷盖; 10分钟后进针点皮肤即可粘水。 治疗间隔: 初针者可采用:连续三天,再隔一次(不能间隔太久); 慢性迁延疾病:一周一次,根据情况可以更疏(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疗程:科学上说,越少治疗越好,不讲疗程,为了工作方便,可以规定三次为一疗程。 1、多方位的疼痛。 2、多方位的压痛(多个MTrP ); 3、多方位关节活动受限?单方位者多为肩峰下滑囊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鞘炎、喙突炎、偏瘫性肩痛等)。 4、年龄多在40~60之间。 5、常与颈椎痛伴发。 6、疼痛常夜间加重。 7、重者三角肌可萎缩。 8、与骨折鉴别。 跟下痛诊断要点 痛在跟中央,治疗方案有二: A、小腿内侧下1/3段,跟腱前缘,由上至下; B、小腿外侧下1/3段,跟腱前缘,由上至下。 跟下痛诊断要点 痛在跟外侧,治疗方案在二: A、小腿外侧下1/3段,跟腱前缘,由上至下; B、足外侧第5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京骨穴附近)斜向内下方进针。 可累及多脏器: 头部(颅外):前额/眶上/后枕;位置性眩晕; 眼睛:模糊,视力减退,飞蚊症; 耳朵:耳鸣、听力下降; 鼻腔:容易患过敏性鼻炎; 口腔:牙龈,舌头疼痛; 咽喉:喑哑; 胸腔:胸闷、心慌,ST段下降; 睡眠:失眠、易醒; 食管:吞咽困难。 治疗: 1、早期治疗; 2、先远后近; 3、治疗时配合腰部被动活动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