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_工作态度与工作满意 管理心理学教学课件.ppt

第七章_工作态度与工作满意 管理心理学教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_工作态度与工作满意 管理心理学教学课件

工作态度与工作满意感 2007.11 一、态度的概念 1.态度 态度是人针对某种对象(人、事件、概念等)的认知和感情倾向 2.态度的结构和特性 态度由三种因素构成: 认知因素:这是指对某个或某些人、某种事物、某种理论或概念等的认识和理解。 感情因素:这是指对某人、某事等喜欢或厌恶、爱或憎的感情反映。 行为因素:这里所说的行为因素并不是指行为本身,而是人在对某人、某事有一定认识和感情基础上的行为倾向。 态度的特性 态度具有社会性、针对性、协调性、相对稳定性和间接性的特性。 3.态度与行为 态度与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态度与行为之间并非完全一致。态度仅包括行为倾向的因素,但行为倾向并不等于行为本身。 在许多情况下,态度与行为之间只有很小的相关性,甚至无关。 在态度和行为之间存在着许多中介变量,这些中介变量包括态度的具体程度、个人经验、社会和群体的规范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等。由于这些中介变量的影响很大,使得态度与行为之间有很大差距。 自我知觉理论 (self-perception theory) 由于态度与行为的关系非常复杂,有些研究者从另一个方向来进行研究,即考察行为如何影响态度。当问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态度时,这个人首先要回忆他与这种事物有关的行为,然后根据过去的行为推断出对该事物的态度。 态度与行为有密切的关联。 一方面,人的态度总是在其行为活动中逐步形成的; 另一方面,态度一旦形成,必然会对行为发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果充分考虑态度与行为之间的中介变量,还是能对态度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作出适当的解释和说明。 二、态度改变的理论 1.平衡理论。 心理学家海德(Heider)提出平衡理论(balance theory),认为在人们的认知系统中存在着使某些情感或评价趋向于一致的压力。 2.认知失调理论 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 心理学家费斯廷格(Festinger)从另一个角度研究了态度问题,他在1957年提出了认知失调论这里的“认知”包括人们的思维、态度和信念等。 费认为:一个人的两种认知元素之间的不一致,就是失调。认知失调主要有两种来源:一是来自决策行为,即当需要在多个有相似价值的方案中作出选择;二是来自与自己的态度相矛盾的行动。 这种认知的不一致或者失调,对于态度的意义,在于产生某种力量使人们逐渐改变自己的态度。 3.参与改变态度理论 心理学家勒温主张,改变态度的方法不能离开群体的规范和价值。个人在群体中的活动性质能决定他的态度,也会改变他的态度。 3.参与改变态度理论 勒温在群体动力的研究中,发现个人在群体中的活动可以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两大类。主动型的人主动地介入群体活动,他们参与政策的制定、参与权力的推行、自觉遵守群体的规范。而被动型的人是被动地介入群体的活动,他们服从权威、服从别人制定的政策、遵守群体的规范等。 个人在群体中的活动对改变态度的影响实验 实验题目:不同的活动方式对美国家庭主妇改变吃杂碎(动物内脏)的态度的影响。 实验方法:勒温把被试分为两组。一组为控制组,他对这一组被试采用演讲的方式,亲自讲解动物内脏的营养价值、烹调法、口味等,要求她们改变对杂碎的厌恶态度,把杂碎作为日常食品。另一组为实验组,勒温组织她们开展讨论,共同议论杂碎的营养价值、烹调法、口味等,并且分析使用杂碎做菜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如丈夫不喜欢吃的问题、清洁问题等,最后由营养专家指导每个人亲自实验烹煮。 实验结果:控制组有3%的人采用杂碎为菜,实验组有32%的人采用杂碎为菜。 实验结果 实验组的被试是主动参与群体的活动,他们在讨论中提出某难题又自己解决它,因而态度的改变非常显著,速度也非常快。 控制组的被试是被动地参与群体的活动,他们很少把演讲的内容与自己相联系,因而态度也就难以改变。 因此,勒温认为,个体态度的改变依赖于其参与群体活动的方式。他提出了“参与改变态度的理论”。这个理论已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4.沟通改变态度的理论 现代社会中,沟通的工具如报纸、杂志、电台、电视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们的态度。 心理学家墨菲(Murphy)用实验室实验研究证明了沟通对态度形成与改变的影响: 在实验前,他首先随机地把被试分为两组(实验组和控制组),用7点或5点量表对每个成员进行态度测量,证实两组被试对种族歧视的态度是基本相同的。然后让实验组的被试看宣传黑人成就的电影、电视或画报,如放映黑人在运动会上取得成绩、在科学技术上取得成就的电影,而不让控制组的人参加。结果发现,实验组的被试对黑人的态度有显著的改变,而控制组的被试对黑人的态度则没有变化。 影响沟通对态度改变的因素 1.沟通者。 沟通者是信息的来源。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有效的沟通者必具备优良的情感、意志和品德,要具有

文档评论(0)

gz2018g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