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髁上骨折病人护理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肱骨髁上骨折病人护理ppt课件

肱骨髁上骨折病人护理 一、预备知识 二、实训知识 骨一科 杨微 一、预备知识 1.肱骨下端解剖生理概要 肱骨下端前后扁,末端有两个关节面,靠内侧的是肱骨滑车,靠外侧的是肱骨小头,滑车后面上方有一鹰嘴窝。下端的内、外侧部各有一突起,分别称为内上髁和外上髁。肱骨髁上骨折为儿童常见骨折。因在儿童时期,该部位为肱骨的薄弱环节。 2、骨折类型 伸直型 最多见,占90%以上。跌倒时,肘关节呈半屈状手掌着地,地面的反作用力经前臂传导至肱骨下端;在肱骨髁上部骨折 骨折的近侧端向前移位,远侧端向后移位(图1)。 屈曲型 较少见,多系肘关节屈曲位,肘后着地。外力自下而上,尺骨鹰嘴直接撞击肱骨髁部 使之髁上部骨折。骨折远侧段向前移位,近侧段骨端向后移位。 粉碎型 见于成年人。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 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 3、临床表现 患者多系儿童,外伤后肿胀、疼痛、功能障碍并有畸形。在诊断肱骨髁上骨折同时要注意手部温度、脉搏、运动及感觉,以明确有无血管,神经损伤。 肱骨髁上骨折与肘关节脱位鉴别要点 4、治疗 手法复位超关节小夹板固定,也可用石膏固定。 术后应注意肢体血运观察,经常调整布带,2周折除夹板,功能锻炼。 牵引治疗 骨折超过24~48小时。软组织严重肿胀,已有水泡形成,不能手法复位,或复位后骨折不稳者。 手术探查神经、血管并整复骨折 当有血管、神经伤时,特别是血管伤应考虑手术探查,手术目的是修复血管或解除其压迫,对神经伤也同时采用手术治疗,顺便整复骨折。 5、并发症 血管神经损伤 肱骨髁上骨折严重并发症是血管伤。骨折端刺破血管比较少见,多因血管受刺激而痉挛或受到机械性压迫,造成肢体远端血供障碍。临床上应注意检查患肢桡动脉搏动。一旦发生可造成肢体坏死。 缺血性肌挛缩 当肱动脉痉挛或受压,肢体远端血运严重障碍。肌肉因缺血而水肿。一般说缺血持续6~8小时以上,肌肉可发生坏死。变性坏死肌肉纤维化而挛缩,尤其多发生前臂掌侧肌群,轻者仅手指不能伸直,严重者手指及腕关节均呈屈曲僵硬,套式感觉麻痹,爪状手畸形等称之缺血性肌挛缩,又称伏克曼(Volkmann)氏挛缩。 肘内翻治疗 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多后遗肘内翻,而桡偏型很少后遗肘内翻。在处理肱骨髁上骨折时,应特别注意防止肘内翻发生。一旦发生通过手术截骨矫正。 2、石膏固定的护理 患肢抬高,可用绷带悬吊将前臂抬高。 观察肢体末端血循环。颜色是否发紫、发青,肿胀,活动度、感觉有否麻木、疼痛;如有须及时报告,不要随便给镇痛剂。 观察有无感染征象。如发热,石膏内发出腐臭气味,肢体邻近淋巴结有压痛等。 预防石膏压迫 ,必要时作石膏开窗减压。 3.牵引固定的护理 对牵引的患者,应密切观察患肢的血循环。如有青紫、肿胀、发冷、麻木、疼痛等感觉运动障碍,应仔细检查,及时报告,或松开绷带重新缠绕,可解除压迫。 为保持牵引效能,经常检查有无阻挡牵引的情况,并及时矫正。 防止感染  用 75%乙醇每日 2次点滴针孔处,直至拔除。如局部渗出、结痂,形成一个保护层,可不必去除。 功能锻炼  在整个牵引期间,为防止肌肉萎缩与关节僵硬,除固定关节外,凡不被限制活动的部位都要保持活动,进行锻炼。 4、功能锻炼 骨折早期的功能锻炼:在伤后2周内,锻炼的方法是在关节不活动的情况下,主动地使肌肉收缩和舒张,以锻炼肌肉。锻炼上肢肌肉的方法是用力握拳和充分伸直以及活动踝关节、伸屈足趾。 骨折中期的功能锻炼:伤后3~6周,此期可作较大幅度关节活动,但不利于骨折连接和稳定的活动,仍须限制。 骨折后期的功能锻炼:6周后要通过全面的肌肉关节锻炼,逐步恢复肢体功能,对活动仍有不同程度障碍的关节和肌肉要继续锻炼。 骨折后功能锻炼须循序渐进,功能锻炼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活动强度以不感到剧烈痛为准。

文档评论(0)

gz2018g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