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民族音乐欣赏_1
民族音乐欣赏 主讲人:丁言涛 dyt@ahut.edu.cn 名人名言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 乐。礼乐以治天下。 ——孔子 如果没有音乐,无论在那方面我都将一事无成! ——爱因斯坦 何为音乐? 1. 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创造艺术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 2.音乐以在时间上流淌的音响为物质手段,表达人的审美感受,从而形成一定的音乐形象. 音乐的特点 1.声音艺术 2.时间艺术 3.感情艺术 4.表演艺术 音乐的构成要素 音高旋律 节奏节拍 调式调性 和声织体 配器手法 速度力度 音区音色 如何欣赏音乐 静心倾听 准备资料 尽量参与 多听多想 民族音乐 一.民族器乐 二.民族唱乐 1.民族歌曲(民歌) 2.民族戏曲 三.民族说唱 四.民间歌舞 五.少数民族音乐 民族器乐曲欣赏 吹管類 拉弦類 彈撥類 打击類 吹管類 骨笛 埙 中国有很多历史悠久的乐器,有湖北隋州出土的距今2400年的楚国编钟,还有《诗经》中提到的琴和瑟。不过,到目前为止,埙是中国迄今所发现的最早的一种吹奏乐器之一,大多由泥土制成。据考古学家考证,埙产生于史前时代,首次发掘是在西安的半坡遗址,该遗址记载了大约7000年前繁荣的母系氏族社会的人类文明。 按科学的观点,埙应当是原始先民们在长期生产劳动实践中逐步创造出来的乐器。早期雏形是狩猎用的石头(古有记载谓之“石流星”),由于石头上有自然形成的空腔或洞,当先民们用这样的石头掷向猎物时,空气流穿过石上的空腔,形成了哨音,这种哨音启发了古代先民制作乐器的灵感,早期的埙就是这样产生的。 河姆渡遗址陶埙 只有一个吹孔,没有音孔,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埙。 商代骨制埙 河南安阳殷墟侯家庄1001号墓出土,埙体前后刻兽面纹,制作精美,呈橄榄形,有五个音孔。 埙独奏《哀郢》 此曲依屈原楚辞《九章》中的名作《哀郢》诗意而作。所谓“哀郢”,即哀悼楚国都被秦国攻陷、楚怀王受辱于秦,百姓流离失所之事,原作情感表达十分沉重,家国之恨、身世之感以及使命感交织在一起,充分体现了屈原的爱国情怀。这部用埙与乐队写作的音乐作品,就历史音乐风格而言,并无曲调上的依据,但是通过与特定历史题材的结合,使我们对埙这件古老乐器特有的音色以及它对原作情感内容在音乐上的多种表现力,有了更多的体验和认识。 哀 郢 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离散而相失兮, 方仲春而东迁。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 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朝吾以行。发郢都而去闾兮, 怊荒忽其焉极?楫齐扬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 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过夏首而西浮兮, 顾龙门而不见。心婵媛而伤怀兮,眇不知其所蹠。 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凌阳侯之汜滥兮, 忽翱翔之焉薄。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去终古之所居兮, 今逍遥而来东。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反。 笛子 竹製管樂器,有一個吹孔、六個按音和一膜孔。 原指直吹的樂器,後來直吹的專稱為「簫」,橫吹的改稱為「笛」。 吹奏乐器。最早见于河南舞阳贾湖村的骨笛,距今已有8000多年历史,是我国境内发现的最早的乐器。在汉代已出现竹制笛。公元前一世纪末汉武帝时,笛称之为横吹,在鼓吹乐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与张骞通西域(今新疆及中亚一带)后,传入西域胡笛笛曲有关。北周和隋代始有横笛之名。 唐宋时期的笛均无膜孔.古代笛多为竹制,但也有铁笛、钢笛,瓷笛、玉笛。 现代常用的笛多用紫竹、凤眼竹(斑 竹)、湘妃竹,黄枯竹、长茎竹、梅鹿竹制作, 笛擅长演奏优美抒情的旋律,常在器乐合奏中担任领奏。在昆曲、京剧等地方戏的过场曲牌中伴奏,多用D调,音域a1-b3。演奏技巧有叠音、历音、滑音、打音、 颤音等。 传统乐曲有《姑苏行》、《三五七》、《早晨》、《秋湖月夜》等. 故苏行 笛子演奏家江先渭根据昆曲曲牌改编。本曲色彩鲜明,优美典雅,恬美抒情。是典型的江南丝竹作品。 带引子的三部曲式(引子+慢板+快板+慢板)。 喜相逢 笛子独奏,由内蒙古民间乐曲发展而来,冯子存改编。表现了亲人惜别及久别重逢、全家团圆的欢乐场面,富有生活情趣和乡土气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