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皇帝御注范浚.doc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嘉靖皇帝御注范浚

嘉靖皇帝御注范浚《心箴》 明嘉靖六年(1527)十一月十三日,状元出身的讲官顾鼎臣给嘉靖皇帝解说宋儒范浚所作《心箴》。之后几天,嘉靖皇帝一直在御书房品读此箴,心有所得,亲为注释。十一月十五日特谕内阁诸臣:“朕因十三日听讲官顾鼎臣解说范浚《心箴》,连日思味,其意甚为正心之助。昨自写一篇,并假为注释,与卿等看。”接此上谕,大学士张璁在十一月十八日上奏:“是月小至日,伏承赐內阁《范浚心箴注》一通……臣昔读书山舍,尝揭范浚《心箴》及程颐《视》《听》《言》《动》四箴以自励……敬摹《宸翰》,付工刻石,传之天下万世……”《心箴》全文不过百字,何以会在数百年后受到嘉靖君臣如此推崇,我们还得回头说说该箴的作者范浚。 ??? 话说在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时年十九岁的青年朱熹(世称朱子,是继孔子、孟子之后最杰出的儒学宗师)赴京城临安应试。途中特意在兰溪香溪下船,上岸拜访当地的一位先生。不巧先生外游未归,没能见着。几个月后,朱熹得中进士。回乡途中,再次登门拜访,不巧仍未获见。正在失望时,他看到客堂中先生所作《心箴》屏书一篇,拜读之下,击节称赏不已!认为该先生仅凭《心箴》一文,足可称一世之师。这位先生不是别人,就是前文所提到的大学者范浚。 ??? 范浚(1102~1150),字茂明,兰溪香溪人。因不喜荣利,终生隐居香溪,以讲学授徒为乐,所以人称“香溪先生”。据史料记载:其祖父范锷,宋皇祐五年(1053)进士,官至光禄大夫、上柱国,封长社郡公;其父范筠,宋元祐三年(1088)进士,官至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少保,封荣国公。范筠有十个儿子,除次子范深中举人、八子范浚终生不应试外,其余八个儿子均中进士。留下“一门双柱国,十子九登科”的佳话。 ??? 三十多年后,朱熹在《范香溪先生小传》一文中高度评价范浚的学术成就并提及他的香溪拜访之行。其中写道:“近世言浙学者多尚事功,浚独有志圣贤之心学,无少外慕,屡辞征辟不就。所著文辞,多本诸经而参诸子史,其考《易》《书》《春秋》,皆有传注,以发前儒之所未发。于时家居,授徒至数百人,吾乡亦有从其游者。熹尝屡造其门而不获见。”朱熹此文言切辞沉,对范浚满怀尊崇。后来,他又郑重地将《心箴》辑入自己的《孟子集注》中。 ??? 由于范浚《心箴》所倡心法为言行之纲,纲举目张,在张璁建议下,嘉靖皇帝又研读了宋代另一大儒程颐所作《视》《听》《言》《动》四箴并作了注。嘉靖七年(1528)二月十八日,张璁等奏请将御制《敬一箴》及范浚《心箴》和程颐《四箴》并御注一起刻石建亭于翰林院北,同时摹刻立石于各府、县学宫,以教化天下。嘉靖皇帝在次日即批谕:“卿等所言,都依拟行。亭名为‘敬一’,其南北直隶及十三省亦各著盖敬一亭一座,礼、工二部知道。”同年九月二十四日,敬一亭建成。清乾隆《钦定国子监志》有记载当年敬一亭碑刻置放情形为:“《敬一箴》居中,左为圣谕,右为《心箴》,又左为《视箴》,又右为《听箴》,又再左为《言箴》,又再右为《动箴》,皆南向。”从敬一亭碑刻安排我们可以看出,《心箴》和嘉靖圣谕左右对列,而且当时全国各地学宫均都按此规格建亭立碑,范浚因此名动天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