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漓江景区旅产品创新研究论文
漓江景区作为1991年12月由国家旅游局资源开发司与《中国旅游报》共同评选出的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的传统景区,是我国起步较早,发展比较成熟的旅游景区。但经历长期的开发,传统发展模式的问题开始凸显,主要表现在在单一的观光游览方式开始遭遇景区容量和旅游需求多元化的制约和挑战。
面对资源和市场需求的双重制约,创新成了继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长期以来,关于旅游景区尤其是国家风景名胜区创新发展的相关著述较少。关于风景名胜区的相关著述多是旅游资源保护方面的,缺乏从旅游产品属性着眼的研究。目前对漓江景区的相关研究中,以李丰生(2005)Butler,1980)提出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Tourist Area Life Cycle Theory)存在争议。在另一加拿大学者David.A.Fennell著的《Ecotourism》(中文版名为《生态旅游》,张凌云译)中,作者证实了巴特勒的生命周期理论的一个重要的依据是环境承载容量,而不是仅仅以接待旅游者的数量为依据。
需要指出的是,不能简单的将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等同于市场营销学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Product Life Cycle Theory)。旅游地是一个系统(System),而旅游产品只是构成系统的因子(Factor),因此旅游地生命周期比产品生命周期更复杂。一个旅游地(Tourist?Area?)可以提供的产品可能是多样的,对单一的旅游产品而言,可能会因为不适应市场需求而最终消亡,但其他产品的开发会继续支撑起旅游地的发展。另外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存在着一个假定条件,即产品的提供是无限的,在这一假定前提下,依靠销售量来观察判定该产品在生命轨迹中的位置。但旅游产品受资源状况的制约,产品提供不可能是无限的,因此研究一旅游产品的发展状况,必须要考虑到环境和资源的制约作用。巴特勒的贡献在于把环境承载容量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结合,综合供给(资源和环境条件)与市场需求两方面的状况判断旅游地的发展情况。
漓江风景区作为空间尺度较大的旅游景区,可以视作一个小型的旅游地借助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进行研究。本文着重从市场需求和环境承载容量两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漓江景区目前目前面临的问题。市场需求方面的研究主要通过对旅游者的市场调查进行;对旅游环境承载容量将采用理论和实践方法上均比较成熟的逻辑斯缔(Logistic)模型进行研究分析。在综合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笔者关于漓江风景区创新发展的构想。
1 漓江风景区概况
1.1 关于“漓江景区”的界定
因本文着重对漓江景区产品创新情况进行论述,因此本文所指的“漓江景区”是指位于漓江国家风景名胜区内磨盘山码头——阳朔段的50多公里的漓江水道及沿岸的相关设施和景观。与《广西年鉴1999》所述的“叠彩山——阳朔段”[1]相比,空间范围较小。因该段游程是目前漓江游览的核心,作为漓江风景名胜区内旅游开发最成熟的部分,与其他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的江段相比,其产品创新的需要更为紧迫。
在该段流域,还有冠岩景区,兴坪古镇风情、刘三姐歌圩表演等旅游产品,按照地理空间布局也属于漓江景区的范围。但这些产品属于市场调节下“自觉”的产品创新形式,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此类产品形式的详细情况不在本文探讨之列。本文论述分析的“漓江景区产品”除有特殊说明外,均是指目前以游船游览为主的产品形式。
1.2漓江景区旅游资源概况
漓江景区呈现出以自然资源为主人文资源为辅的特征。由于处于广西东北部喀斯特地形发育最完全的地段,自然旅游资源主要以奇峰怪石、丰富多样的植被类型和生物种类、清澈的江流、良好的空气质量,幽深多变的峡谷风光为主要特色,典型的有杨堤飞瀑、浪石烟雨、九马画山、黄布倒影等。人文旅游资源主要有兴坪的古镇风光、2003年登台演出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沿江的田园风光、当地居民的生活习俗等。
1.3漓江景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作为桂林市旅游开发最成熟的核心景区,漓江景区目前主要是通过游船观光开发利用区内旅游资源。尽管有草坪附近的冠岩景区,兴坪古镇、书童山的刘三姐歌圩等景点和活动,但以游船观光为主要开发利用途径的状况并没有打破。景区内的农业观光资源、居民习俗资源、生态体验资源等均未进行合理有序的开发。以游船观光为主的旅游产品使景区总体上呈现出以桂林,阳朔为两个端点,以漓江为纽带的“线”状布局。
2 漓江旅游产品的现状分析
2.1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
本文主要采用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数据对比分析法对漓江旅游产品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实地调查法,了解目前漓江漓江的基本发展情况,充分收集漓江景区旅游产品的相关信息,如游船班次、航程、输送游客方式等,掌握第一手的资料。运用问卷调查法采集桂林旅游者人口特征、旅游决策、旅游行为受教育水平以及对漓江游览的感受评价等信息,以便于结合“新旅游者”的相关特征分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