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图文_1课件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概述
临床表现
护理诊断
病因
治疗措施
护理措施
健康指导
概述
定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引起的急性淋巴细胞增生性传染病
6岁以下患儿表现为轻症或隐性感染,病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病程2~3周,常有自限性,预后良好。
本病多见于学龄前与学龄儿童,主要由飞沫与唾液经呼吸道传播,其次经密切接触传播。
EB病毒是一种DNA病毒,1964年首次由Epstein和Barr发现故得名,属疱疹病毒科,广泛存在于自然界。认为该病毒是多种恶性肿瘤(如鼻咽癌)的病因之一。
EB病毒初次感染时间与阳性率,与地区、民族、家庭情况有关。
如:发展中国家以2-6岁以下年龄段为主,发达国家感染年龄延迟,
以青少年时期为主;男性阳性率高于女性为主等。
人类是唯一宿主。EB病毒在口咽部上皮细胞和B淋巴细胞中复制,致大量病毒存在于唾液腺及唾液中。因此唾液传播是最重要的传播途径,还可通过输血及性传播。隐性感染者和患者是本病的传染源。
EB病毒感染可导致免疫功能紊乱,发生与免疫系统功能紊乱相关的多种疾病如淋巴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及类风湿关节炎等。
病因
EB病毒是本病的病原体
EB病毒感染后,B淋巴细胞复制,通过血液和淋巴系统播散。B受感染的B淋巴细胞表面抗原发生改变,引起T淋巴细胞的强烈免疫应答。
病理表现为全身淋巴组织增生,以淋巴结、扁桃体、增殖体及肝脾最明显,呈局灶性及血管周围的异常淋巴细胞浸润。
主要经口口接触传播
飞沫传播岁有可能
但并不重要
可经输血、器官移植
或骨髓移植感染
接吻!病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本病的潜伏期不定,多为10天,儿童为4~15天,青年可达30天。
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一般波动于39度左右,偶有40度者。发热持续一周左右,但中毒症状较轻。
咽部、扁桃体及腭垂充血肿胀,伴有咽痛,少数有溃疡或假膜形成。咽部肿胀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及吞咽困难。
淋巴结肿大是本病特征之一,故又称“腺热病”。全身浅表淋巴结均可累及,颈部淋巴结肿大最常见,一般第1周就出现,第3周渐缩小。
淋巴结一般分散无粘连,无压痛,无化脓。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时可引起相应症状如腹痛等。
脾肿大常见,一般在肋下2~3cm可触及,同时伴有脾区疼痛或触痛。肝肿大多在肋下2cm以内,常伴有肝脏功能异常,部分患者有黄疸。
部分患者会出现形态不一的皮疹,如丘疹、斑丘疹或类似麻疹及猩红热皮疹。
检查
血常规
1.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增高。
2.异型淋巴细胞≧10%,发病1周达高峰。
血清嗜异凝集试验
1:40以上阳性反应,第2-3周达高峰。
EB病毒特异性抗体测定
EB病毒壳抗原抗体(VCA)分IgM、IgG两型,抗VCA—IgM1:10;抗VCA—IgG1:320属急性感染的指征。
治疗措施
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加强护理,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
脾脏显著肿大时应避免剧烈运动,以防破裂。
抗生素无效,若出现继发细菌感染可使用抗生素。
药物治疗
(1)对症治疗高热病人可用退热剂。
咽痛者给予生理盐水漱口或西瓜霜润喉片含服。
对发热高、咽痛剧烈者,应注意咽部继发细菌感染,可做咽拭子
培养病使用抗生素。
并发心肌炎、严重肝炎、溶血性贫血或因血小板减少并有出血者
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
(2)抗病毒治疗更昔洛韦、干扰素早期治疗可缓解症状及减少口咽部
排毒量,但对EB病毒潜伏感染无效。
也可应用阿昔洛韦或EB病毒特异性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
护理诊断
体温升高 与病毒感染有关 。
舒适的改变 与咽充血咽喉痛有关 。
皮肤受损 与皮肤瘙痒有关 。
潜在并发症 肝功能受损、脾破裂 、脑炎、心肌炎、肾炎。
护理措施—体温升高
保持室内通风,室温在18-22℃,湿度在50%-60%。
测量体温、脉搏和呼吸每4小时1次,体温突然升高或骤降时,要随时测量并进行记录。
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鼓励患儿多饮水或饮料。
体温超过38.5℃时,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降温方法,如冰袋外敷、温水擦浴、冷盐水灌肠,婴幼儿可用25%安乃近滴鼻。降温后半小时复测体温并进行记录。
保持口腔清洁,口唇干裂时涂石蜡油或唇膏。
遵医嘱给予补液、抗生素、退热剂,观察记录效果。
护理措施—舒适改变
选择容易吞咽的温凉流质、半流质或软饭,避免干硬、粗糙和辛辣酸咸等刺激性食物。
进食时使患儿半坐卧位或坐卧位,并嘱患儿不要说话,以免引起误吸。
保持口腔清洁,朵贝液含漱每天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