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五章 的研究论文的撰写
(三)类型 1、性质类比:根据性质的相似 2、形式类比:根据因果关系或规律的相似 3、综合类比:根据数学模型的相似 (四)原则 1、所根据的相似属性越多,结论越可靠。 2、所根据的相似属性之间越是相关联,结论越可靠。 3、所根据的相似数学模型越精确,结论越可靠。 四、分析 (一)定义与本质 分析,就是在思维中把认识对象分解成各个方面、各个部分来分别进行考察的方法。它是最基本的思维方法之一。 本质:通过分解认识对象,实现从人是先想到认识本质的思维运动。 有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因果分析法、矛盾分析法、系统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结构功能分析法、模型分析法等。 (二)因果关系分析法(因果分析法) 1、求同法 (1)含义:求同法是通过分析现象发生的每一个个别场合的情形,利用异中求同和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来判明事物的因果关系的方法。即要寻找现象P的原因时,若考察的若干个场合P都发生了,而这些场合中有一个条件A是相同的,则认为条件A是引起现象P的可能原因。 (2)特点:异中求同、或然性结论 (3)模式 场合 先行情况(条件) 被研究现象 1 A,B,C P 2 A,D,E P 3 A,F,G P 结论:A是引起现象P的可能原因 (4)结论可靠性条件: ①比较的场合越多,结论越可靠 ②比较的场合之间差异越大,结论越可靠 2、求异法 (1)含义:现象P在某一场合发生,在另一场合不发生,且这两个场合的条件中仅有一个不同,其余条件都相同,则认为这唯一不同的条件是引起现象P的可能原因。 (2)特点:同中求异,或然性结论,可靠性比求同法高。 (3)模式 场合 先行情况(条件) 被研究现象 正面场合 A,B,C,D P 反面场合 —B,C,D — 结论:A是引起现象P的可能原因 (4)原则:一次只允许一个情况变异 3、求同求异法 (1)含义:就是把求同法和求异法综合起来使用的方法。 (2)特点:异中求同加同中求异 结论的可靠性较高 (3)模式 场合 先行情况(条件) 被研究现象 正面 A,B,C,D P 场合 A,D,E,F P A,G,H,C P 反面 —B,C,D — 场合 —C,F,I — —D,G,J — 结论:A是引起现象P的可能原因 4、共变法 (1)含义:共变法是通过两个现象之间数量变化的对应关系去揭示因果关系的方法。 (2)模式: 场合 先行情况(条件) 被研究现象 1 A1,B,C,D P1 2 A2,B,C,D P2 3 A3,B,C,D P3 结论:A是引起现象P的可能原因或A与P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5、剩余法 (1)含义:是通过排除已知因果关系的现象而推知剩余因素也可能存在因果关系的方法。 (2)模式: 场合 先行情况(条件) 被研究现象 复合场合 A,B,C O,P,Q 已知:B与O有因果关系,C与Q有因果关系 结论:A是引起现象P的可能原因 (3)特点:由余果推余因,结论是或然的 * * * * * * * * * 第十四章 教育研究资料的定性分析与逻辑分析 一切科学研究的主体工作是研究资料的搜集与分析。资料的收集是基础,分析是关键。资料分析就是对收集到的并经过初步整理后的资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