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幸福感社科院Cai27Mar11.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幸福感研究 蔡华俭1 赵娜1 卢文涛2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幸福是人类生活的终极目标之一,追求幸福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动机(Hsee, Hastie, Chen, 2008)。那么什么是幸福?如何获得幸福?人类很早就开始了对这些问题的哲学思考,但是,科学层面上的探究还是上个世纪50年代才开始的事。经历了描述性比较、理论建构、和测量发展三个阶段(Diener, 1997),到20世纪90年末,幸福感已经成了众多领域的研究热点(综述详见,Diener, E., Shigehiro, O., Richard, E., 2009; Diener, E, Katherine, R., 2009)。 近年来,由于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和变迁,物质财富的巨大丰富,幸福感在中国得到了从政界到学界,乃至社会和民间各界前所未有的关注。2010年新年,温家宝总理明确提出“要让人民生活的更幸福、更有尊严”,并把提高百姓的幸福感写进政府工作报告;随后,许多地方政府也把居民的幸福感作为施政目标和衡量社会发展的综合指标写入工作报告。国内学术界对幸福感的关注更是毫不逊色,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有少量的研究发表;经历十多年的发展,近年来相关研究数量迅猛增长,每年发表文章数量都在100篇以上(具体发展趋势见图一)。本文拟对中国近年来的幸福感研究进行整理,以期在对过去研究成果进行归纳的同时,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一个更好的基础,当然也希望为社会和政府实现提高人们幸福感的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提供参考。 图一:近年来我国“幸福感”研究的发展趋势 注:纵坐标为发表文章数量,横坐标为文章发表年限。 一、幸福感在中国的操作和测量 尽管“幸福”在中国语境下是一个非常基本、常用的词汇,但是,学术领域的“幸福感”却在很大程度上是“舶来品”,和西方很多的词语相对应,比如happiness, well-being, psychological well-being(PWB), subjective well-being等等。 由于幸福感在很大程度上是个体的一种主观感受,因此,对幸福感的理解、操作和测量也非常多样化。比如,有的认为主观幸福感是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的整体性评价,是一个单维的结构(Craig, Alexander, 2010);有的认为幸福感是一个多维的结构,包含认知(生活满意度)和情感体验(积极和消极情感)两个方面(Renske, K., Dykstra, Anne-rigt, 2010);但是不管怎样,所有的理解基本都认为幸福感具有主观性、稳定性、整体性三个基本特征。 中国《现代汉语词典》对幸福的解释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辞海》对幸福的解释是:“人们为理想奋斗过程中以及实现了预定目标和理想时感到满足的状况和体验。” 这大概代表了民间或非学术的理解。在学术领域,虽然中国已经有了很多关于幸福感的研究,但是,本土化的理论探讨和阐释还很少,多数研究都是以西方的某种理解为基础,并采用西方的量表对幸福感予以测量。因此,源于西方、被中国学者修订并应用的幸福感量表有很多,比如生活满意度量表、情感量表、费城老年中心(PGC)信心量表、幸福感指数和总体情感指数(李靖、赵郁金, 2000)、生活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感量表(MUNSH)(刘仁刚,龚耀先,1999)以及积极和消极情感量表(黄丽,杨廷忠,季忠民 ,2003)。总体幸福感量表(段建华,1996)。鉴于对西方量表在中国文化下适切性的顾虑,除了对修订西方量表外(刘仁刚,龚耀先,1999;李靖, 赵郁金, 2000等),国内学者也尝试编制了一些本土化的量表,比如,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邢占军,2003),中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 (王极盛,丁新华,2003),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张兴贵,何立国,郑雪,2007),中学教师主观幸福感量表(伍麟等,2008)等等。 二、中国的幸福感研究及主要发现 中国的幸福感研究在数量上已经非常可观,就研究对象而言,基本涵盖了各个群体各个年龄段,比如学生(大中小学生、研究生、职业专校学生、医学生、免费师范生、医学中职生,体育系、私立学校初中生、 音乐系学生、艺术系生、护理本科生、军校研究生、 重点高中学生、高职生等)、各种职业从业人员(护士、高校辅导员、警察、军校学员、军队离退休人员、小学教师、电力工人、飞行员、高校退休教, 、银行职、城乡初中教师、社区工作者等);各个地区群体 (成都、包头、西安 、武汉、广东、威海市、江西省等) , 另外还涉及了农村居民,老年人,少数民族,青少年, 贫困生, 听障中学生,聋人大学生, 流动人口,抑郁症患者, 独生子女等特殊群体。其中,研究最多的是大学生群体,

文档评论(0)

187****50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