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冬季育雏要点.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肉鸡冬季育雏要点

对照以下,我们的肉鸡是最佳生产成绩吗? 肉鸡管理—一周龄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商品代肉鸡生产潜能的不断改进,使7日龄达到标准体重的因素越来越重要。鸡群生产周期最初几天的主要目标就是让雏鸡能吃到料饮上水。只要能达到此目的,鸡只的生产性能就会好。如果鸡只由于环境和管理等方面的因素不能够吃到饲料和得到饮水,鸡只的生产性能就会受阻。 肉鸡管理—一周龄管理的重要性 商品代肉鸡良好性能的表现取决于雏鸡到场后即刻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现代商品代肉鸡7日龄潜在的体重可以达到180克或更多。如果雏鸡7日龄时可以达到160克以上的体重,可以说明鸡群获得了良好的起步。然而,如果雏鸡7日龄的体重令人失望(只有140克或以下),则说明饲养过程中存在着某些限制或抑制鸡只生长的因素。 7日龄雏鸡体重与出栏重存在1:6的关系。 一般来说,一周内雏鸡体重不甚理想的原因在于雏鸡难以找到饮水和饲料。有时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雏鸡刚刚到场的时候,或发生在将雏鸡采食盘和饮水器必须转换为自动喂料和饮水系统的时。所以72小时内的主要工作就是强化雏鸡对水料的认知.前5天饮水器位置不要轻易变动。 新的饲养模式要求:雏鸡到舍之前,就要把水料摆放好,24小时内可以使鸡集中一些,用料代或硬纸铺好并撒满饲料,使雏鸡一进舍就遇到饲料。同时还要摆放料盘,避免料代和料盘脱节。最好是50厘米以内就有水有料, 确保饲料类型适宜-经筛选的颗粒破碎料 到舍后8小时,触摸鸡只嗉囊是否充实,雏鸡最初开始吃料时,都倾向于采食质高好吃的饲料,而这些饲料直接进入嗉囊。嗉囊是生长于鸡只脖颈前,颈与锁骨连接处的一个肌肉囊袋。雏鸡在吃料饮水适宜的情况下,嗉囊内应充满饲料和水的混合物。在入舍后前48小时轻轻触摸鸡只的嗉囊可以充分地了解到雏鸡是否已经饮水采食。 最理想的情况下,鸡只嗉囊应该充满圆实1.5厘米大小的圆球。嗉囊中应该是柔软,像稠粥样的物质。如果嗉囊中的物质感到很硬,或通过嗉囊壁能感觉到饲料原有的颗粒结构,则说明这些鸡只饮水不够或没有饮到水。 如果素囊过软都是水说明温度太高,雏鸡喝水太多。 嗉囊充满的指标: 入舍后 8小时 80%或以上 入舍后24小时 95%或以上。 如果雏鸡嗉囊达不到上述指标,饲养人员应及时采取措施。雏鸡起初并不认识‘饲料物质’是食物,所以应经常刺激鼓励雏鸡尽快发挥其本能的啄食行为。 1)继续在纸上撒料,使雏鸡获得更长的时间,逐渐学会使用自动饲喂器 2)确保料桶充满饲料,保证雏鸡能找到饲料 3)在料桶运转时注意观察雏鸡行为,使其感到料桶正在上料 体型较小的雏鸡通常受到的影响较大,主要因为它们采食和饮水的能力较差。通常情况下,雏鸡开始使用自动饲喂器(自动料槽或自动圆盘式喂料器)后要检查其进食情况。改换自动系统一两天后要检查生长状况,要每日抽样称重一部分雏鸡查看其采食饮水状况,否则几天后会出现生长速率减缓,均匀度变差的现象。 如果入舍24小时后感到雏鸡缺少饮水,应尽快采取行动为雏鸡提供更多的水源。 1)调整饮水系统中的水压,使每个乳头上悬挂水珠 2)调整饮水系统中的水压,使最初24小时乳头下方的滴盘内存有饮水 3)最初24小时内增加辅助水杯(50只一个) 如果最初48小时舍内的相对湿度超过65%,雏鸡不会容易脱水 雏鸡在10日龄前后,就会形成 “生物钟”,所以在10日龄前要逐渐形成定点上料,每天4-6次,上料之前要空料半小时在上料。 形成生物钟的好处:集体采食可以刺激食欲特别是弱小的鸡;有助于消化,夏季增加运动可以降低低温等。 卵黄吸收不良的原因:喂料过晚,卵黄失水干固难吸收。卵黄吸收不好的鸡,抵抗力差,生长慢。 如果雏鸡在高温下育雏(采食较少),其生长速率也会受到抑制。雏鸡在21-28日龄之前自己不会调节自己的体温。 使雏鸡保持舒适环境下所需要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使用纵向通风鸡舍时,风速(空气流速)对鸡只‘可感温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鸡舍内的环境温度应根据雏鸡的行为进行调整。 最初三天,应保持较高的湿度和温度,使雏鸡对外界环境有一个适应过程(见表一)。鸡舍内相对湿度可保持在70%左右。低湿度(育雏阶段低于50%的湿度)将导致脱水,对鸡只的生产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5天的雏鸡还没有体温调节能力,所以观察其行为就可以判断其温度是否合适,羽毛之间出现断痕和羽毛外翻都是 高温所致。 第一周的空气质量也很重要。第一周正是心肺发育阶段,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就会抑制发育导致以后的问题,如腹水、猝死、呼吸道病等。通过合理的通风换气,使温度和湿度保持在适当的水平,并将有害气体排出舍外。 从一开始就应制定一个能提供新鲜空气和排除有害气体的最小通风量程序。此外舍内使用循环风机也有助于提高空气质量。 应密切注意雏鸡的行为,雏鸡行为是它们对温度感受的最好指征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