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智力与谈判行为关联性之跨文化研究课件.pptVIP

情绪智力与谈判行为关联性之跨文化研究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情绪智力与谈判行为关联性之跨文化研究课件

情緒智力與談判行為關聯性 之跨文化研究 指導教授:鍾從定博士 學生:謝孟樺 94.11.02 報告大綱 壹、研究問題的形成 貳、前言及研究問題 參、文獻回顧 肆、研究架構 伍、研究方法 陸、預期研究貢獻 壹、研究問題的形成 參與博士班seminar—「情緒智力」 國際企業管理專題研討(三)—「情緒與談判」 國際企業管理專題研討(一)—「跨文化」研究 研究主題的形成—情緒智力與談判行為關聯性之跨文化研究 貳、前言與研究問題 何謂情緒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 情緒智力與情緒才能(emotional competency)的差異性 情緒智力與談判行為 問題點 研究問題 何謂情緒智力? Salovey Mayer(1997) 將情緒智力定義為「正確的知覺、評估和表達情緒的能力、擷取和/或產生某種感受以促進思考的能力、瞭解情緒和情緒知識的能力、調節情緒以促進情緒和個人成長的能力」。 個人的情緒智力愈高,愈能控制自身的情緒狀態,並可能策略性的應用情緒(Salovey et al., 1994)。 情緒智力與情緒才能的差異性(一) Mayer, Salovey, Caruso (2000a)指出情緒智力的建構,可以用兩種模式來說明,第一種為能力模式(ability model),其將情緒智力視為是一種心理能力(mental ability),可幫助個人對情緒訊息進行知覺、理解、推理、並加以運用以解決問題;第二種為混合模式(mixed model),其將情緒智力視為是心理能力與人格特質的混合。 因此,Mayer, Salovey, Caruso (2000b)認為混合模式下的情緒智力是否有存在的必要令人質疑。 情緒智力與情緒才能的差異性(二) Goleman(1998, 2001)認為情緒才能是一種學來的能力,其立基於情緒智力,並導致工作中的傑出表現。 Goleman說明情緒智力與情緒才能之間的關係—前者為後者的基礎,前者是潛在的能力,後者則是可以習得的工作技能。 本研究將情緒智力視為一種能力,一種行為,而非僅是技能或技巧。 情緒智力與談判行為(一) 過去對談判的研究認為傑出的談判者應是冷靜而無情緒(Ogilvie Carsky, 2002)。近期的談判研究方注意到情緒對談判行為的重要性(Kumar, 1997; Bazerman et al., 2000; Bodtker Jameson, 2001; Greenhalgh, 2002),但仍以探討—正面情緒、負面情緒、中立(無)情緒—對談判的影響為主流。 Kumar(1997)回顧情緒在談判中所扮演的角色,認為情緒智力因人而異並會干擾談判情境中的情感反應。 情緒智力與談判行為(二) Ogilvie Carsky (2002) 雖提出情緒智力對談判或談判行為上的重要性,甚至於發展談判中掌握情緒智力的工具,可是卻少有研究提及談判者的情緒智力、談判過程與談判結果之關係,更遑論進行實證討論。 情緒智力與談判行為(三) 目前,情緒智力和衝突管理 (Ivshin, 2001; Malek, 2000; Rahim et al., 2002; Lee, 2003) 或者與整合式談判行為 (Brauchle, 2004) 的相關研究採用的Goleman (1998) 或 Bar-On (2000) 的EQ-i (Emotional Quotient Invertory) 量表,其皆將情緒智力視為是心理能力與人格特質的混合。 情緒智力在溝通和談判領域的研究相當缺乏,亟待專家學者來開發 (Dougherty Krone, 2002)。 問 題 點 情緒與談判行為 vs. 情緒智力與談判行為—EI可控制自身的情緒狀態,並可能策略性的應用情緒(Salovey et al., 1994)。 情緒智力與情緒才能具差異性 跨文化差異性—隨著世界貿易的擴張與多國籍企業的急速拓展,跨文化的相關研究日益重要(Knutson, 1994) )。研究情緒智力與談判行為是否有文化差異存在有必要性。 研究問題(一) 談判者的情緒智力如何影響談判過程與談判結果。 將情緒智力量表進行跨文化檢測,並進一步驗證談判者的情緒智力和談判行為之間的關係是否存在跨文化差異性? 研究問題(二) 參、文獻回顧 情緒智力與正、負面情緒 情緒覺察與情緒管理 情緒智力與談判過程 從情緒的觀點推論 情緒覺察與談判過程 情緒管理與談判過程 情緒智力與談判結果 談判過程與談判結果 情緒智力與談判行為關聯性之跨文化差異 情緒智力與正、負面情緒(一) 情緒包含四個概念:(1)情緒由刺激所引起;(2)情緒是主觀意識經驗;(3)情緒狀態不易自我控制;(4)情緒與動機有連帶關係(袁之琦、游桓山,1990

文档评论(0)

gz2018g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