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与应用 王国全).pptVIP

第一章 绪论(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与应用 王国全).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 绪论(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与应用 王国全).ppt

高分子共混与复合材料 上课时间及地点 主要内容 聚合物之间的相容性 聚合物共混物的形态结构 聚合物共混物的力学性能 聚合物共混物熔体的流变特性 聚合物共混物制备方法及相关设备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HDPE基材料界面应力的诱导结晶效应及其与增韧机理的关系 聚合物及其共混物的结晶动力学表征方法 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方式,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无期中考试。平时成绩占总评的30%,期末成绩占总评的70%。平时成绩从作业、上课出勤率等几方面进行考核。 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与应用 1.1 聚合物共混发展概述 共混涵盖范围 物理共混 物理/化学共混 聚合物/无机填充体系 短纤维增强聚合物体系 发展概况 理论概貌 发展概况 几个重要的里程碑事件: 1942年,采用机械熔融共混法将NBR掺和于PVC之中,制成了分散均匀的共混物。这是第一个实现了工业化生产的聚合物共混物。 1948年,HIPS 1948年,机械共混法ABS问世,聚合物共混工艺获得重大进展。 二者可称为高分子合金系统研究开发的起点。 1960年,PPO/PS,加工性好,相容性好,1965年实现工业化应用。 PPO是使用综合性能良好的工程塑料,缺点是熔体流动性差,成型温度高,制品易产生应力开裂。 与PS良好的相容性,可以任意比例共混,改善PPO的加工性。 1964年,Kato研究成功OsO4电镜染色技术,使得可用透射电镜直接观察到共混物的形态,这一实验技术大大促进了聚合物改性科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堪称聚合物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1975年,美国Dupont公司开发了超韧尼龙(缺口冲击强度大于50kJ/m2)。这种材料是PA与聚烯烃或橡胶的共混物,大幅度提高了PA的冲击强度。 PC /ABS合金是最早实现了工业化的PC 合金 POM /TPU Dupont公司开发的Derlin 100ST(S表示超级,T表示赠韧),悬臂梁冲击强度提高8倍,达到907J/m。 PET PBT 增韧改性 纳米粒子/聚合物复合材料 近年来,开发成功的聚合物改性体系不胜枚举。 举例:尼龙/MBS/纳米硫酸钡 共混体系 冲击强度KJ/m2 PA 4.2 PA/MBS 10.7 PA/MBS/相容剂 57.9 PA/MBS/相容剂/纳米BaSO4 85.9 理论概貌 微观形态 结构要素 相容热力学 理论基础 共混过程 途径 共混物性能 围绕共混物性能这一核心,展开共混过程、共混物形态、相容热力学的讨论,就构成了共混理论的基本框架。 共混物性能也有若干理论问题需要探讨,以增韧理论为例 增韧理论的重要发展 早期的增韧理论: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 ⅰ能量的直接吸收理论 ⅱ次级转变温度理论 ⅲ屈服膨胀理论 ⅳ裂纹核心理论 为银纹剪切带理论奠定基础 20世纪70年代,增韧机理研究主要是对弹性体增韧脆性塑料体系的研究,最著名的增韧理论是银纹-剪切代理论。还有银纹支化理论和界面空洞理论 80年代以来,则对韧性聚合物基体进行了研究。 90年代以后,非弹性体(刚性有机粒子或刚性无机粒子)增韧机理的研究广泛开展起来,为高强度、高韧性新型材料的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新的测试技术及仪器 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 原子力显微镜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 X射线光电子能谱 新材料不断涌现 纳米材料的出现,使聚合物填充改性、增韧机理研究获得了新的发展,给材料领域带来了无限生机。 高强、高模碳纤维、芳纶纤维的出现使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性能提高到新的档次,其理论研究也上升到新的水平。 如上所述,聚合物共混科学的发展中,新材料的涌现,共混理论的发展,实验技术的改进三者是相辅相成的。 新材料的涌现为理论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课题,理论的发展反过来又指导了新材料的开发。而这一开发→研究→开发过程的循环必须有先进的实验技术与仪器设备做保证。 电镜染色技术 HIPS与ABS HIPS与ABS是接枝共聚改性的卓越范例。 St与PB发生接枝共聚反应→HIPS 与共混法相比的优点: ①两组分混合的更加完全 ②界面结合更好 显著提高了橡胶组分对基材的增韧能力。 ABS的主要成分: 以B为主链,St、AN为支链的接枝共聚物; SAN无规共聚物; 未接枝的PB。 包藏结构 连续相是塑料 分散相是橡胶 ↓ 塑料增韧 分散相中又包含着塑料→橡胶补强 总的结果:体系中分散相数量不少,保证诱发银纹、剪切带、吸收能量、终止银纹;但总橡胶含量不多,保证体系的刚性。得到了韧性好刚性也好的材料。 * *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