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咨询移动软交换解决方案与策略.pptVIP

华为咨询移动软交换解决方案与策略.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华为咨询移动软交换解决方案与策略

华为R4软交换解决方案里程碑 统一的核心网平台策略 2G/3G一体化解决方案 成功的移动软交换市场 商用案例:荷兰TELFORT软交换3G网络 商用案例:塔吉克BABILON的2G/3G 合一软交换 华为核心网产品族-电路域 MSOFTX3000的系统结构 MSOFTX3000的软件架构 2G/3G 资源动态共享 UMG8900的软件架构 TDM和IP的协同交换 MSOFTX3000 性能指标 UMG8900 性能指标 完善的分布式组网能力 丰富的接口能力 灵活的承载选择方式 MSC池的解决方案 虚拟MGW解决方案 双归属解决方案 推荐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优势 100% 的MSC-Server 冗余备份能力 MGW的备份能力等同于Iu-Flex 快速部署能力,不需要BSC或者RNC升级支持 有效的减少C/D接口流量 MGW之间的负荷分担以及快速负荷调控能力 池内节点故障的情况下,被叫可以主动恢复 业界领先的TrFO能力 2G网络中TFO/ TrFO协同工作 强大的电路域视频互通能力 基于IP承载的CAC解决方案 基于策略服务的IP Qos解决方案 路径1– 从3G网络开始迁移演进 路径1– 从3G网络开始迁移演进 路径1– 从3G网络开始迁移演进 路径1演进思路的分析 路径2– 从2G本地网开始迁移演进 路径2– 从2G本地网开始迁移演进 路进2演进思路的分析 路径3– 从2G汇接网开始迁移演进 路进3演进思路的分析 网络迁移路径总结 创建组织结构图 创建组织结构图 创建组织结构图 创建组织结构图 突出大容量 讲解提示: 1、高端应用—T局网络地位高 2、大容量: 32对TMSC MGW,8对TMSC Server 3、稳定性:8对TMSC Server双归属 4、TDM承载--IP承载 5、2004年12月已经Launch 6、承载17951 IP话路和省间长途话路 32 MGW + 8*2 TMSC server, cover the whole country 8 pairs of TMSC Server located at Regional Centers, controlling 32 sets of Media Gateway at provincial capitals Signaling , Voice data , all are beared on IP The largest mobile Softswitch network of the world with 41,000 Equivalent E1 TMSC1 Transits traffic from 1,600 MSCs of China Mobile 1、首先采用业务控制层、承载控制层、基础网络层分离 2、基础网络保持目前的组织结构、网络架构不变,通过MPLS技术进行资源隔离,分为IP电信网和Internet网两个不同的逻辑网络。IP电信网跑有保障的电信级业务,Internet网跑传统的自由的Internet业务。 3、在IP电信网,根据业务流量模型预规划每个局向的LSP虚链路及其带宽情况,以简化网络QoS部署 4、在接入层实现用户管理、带宽控制、实现业务的智能识别,实现对接入网设备、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 5、在区域网络引入CM(连接管理服务器)的概念,实现对网络拓扑、资源的管理 6、CM受到业务服务器的资源请求后根据网络拓扑及资源使用情况决定是否接纳呼叫,实施CAC。 7、对跨区域的业务通过CM之间的配合实现全网的QoS的保障。 Huawei’s IP Telcom Proposals have been adopted by ITU as an important technology to provide End to end IP Realtime QoS gurantee. 总结: 1、骨干层业务服务质量解决方案 遵循IETF DS BB、ETSI TIPHON等标准模型; 通过区域资源控制器CM来管理区域资源情况,根据网络资源情况决定是否接纳呼叫; 提出预规划业务模型,降低TE复杂度。 2、边缘节点可感知业务 遵循标准模型,支持3G R5、NGN以及未来业务的发展 使现有Internet业务迅速转化为电信级业务 通过CM、业务服务器、边缘节点设备之间的配合实现业务的自感知 3、宽带接入网 通过iTellin CAMS管理接入网的用户、业务、网络资源 根据用户、业务细分服务 通过HGMP协议,统一管理和维护接入层各级设备、共同完成接入网内业务的服务保障 Until now, only Huawei can provide commercial TRFO funciton. And this fu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