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深解工具型APP的困境与出路
深解工具型APP的困境与出路
工具类产品要产生价值,就不能只是工具,而是要提供服务。
工具型APP在2016年的增长态势依然强劲,不管是过去的“2016年度中国市场app排行榜Top500”还是在上个月(2016年12月)的“中国APP活跃用户排行榜(TOP450)”,工具型的APP在前十名中占据了半数以上的席位。
工具型APP在早期凭借着人口红利迅速笼络一大批用户,加之工具APP本身就是为解决特定某一个很明确具体的需求而存在的工具,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就更加助长了早期工具型APP的“嚣张气焰”。
不过现在市面上的工具型APP面临着3大困境
1.虽然工具型APP有着流量的光环,但却依然是单一的变现途径——广告,让很多开发商看不到产品光明的未来。这就是现在市面上绝大多数工具型APP最大的困境。
我们都知道,如果一款APP想要实现盈利,就必须经历四道门槛:第一道是拥有良好的产品体验;第二道是需要拥有大量用户;第三道是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第四道是能使用户长时间停留。前面的三道门槛,在现有环境下较为容易实现。但是如果一款APP要使用户长时间停留,这个几乎是很难完成,因为这个涉及到用户的刚需、高频、社交、满足用户特定心理的需要,才有可能让用户在这个平台待比较长的时间。在现在数以亿计的APP当中,能做到这个的也很少,典型代表的是微信、微博等社交APP。
而工具型APP基本不具备社交属性,他只不过是满足用户特定场景下的需求而存在的。这个就像抽屉箱里面的锤子,我需要用到的时候我才会拿出来,不会用到的时候根本看都不会看。因此,即使现在很多工具APP拥有亿万级的流量,也很容易在商业变现模式的道路遭遇瓶颈。上述为困境之一,也是最大的困境。
2.而工具型APP的第二个困境就是人群规模瓶颈。我们都知道,在现有环境下,什么BAT、ATM等等一些互联网阵营巨头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流量,人们也习惯把他们称为超级APP(平台),这些APP基本覆盖了全年龄段的人群,所以基本不会在人群范围上遇到天花板。
而也恰恰在这种环境下,很多创业公司在起步创业时,都会选择垂直类的领域作为切入口,产品垂直、人群也要垂直。比如现在很多APP在宣传自己的人群是特别垂直的,甚至把人群的年龄段细分至90-95这个年龄段,这样做是没有错的,但是行业也有句话:一个领域太过垂直,就会把自己逼入死角。
而工具类APP的是把垂直作为切入口,更是一个卖点,定位精准。但是一个APP想要做大做强,甚至IPO,就是要有足够量的用户群以及来钱的渠道。而垂直的工具型APP并不具备这样的特质。为第二大困境。
3.真正的用户刚性需求是有限的,而满足用户需求的工具却是多种多样的。就拿听歌的工具APP来说,我们可以选择的有:酷狗、QQ、酷我、网易云、虾米、多米、百度等等。所以在如今APP肆虐的时代,根本不缺可以满足我们需求的工具,说明这些工具型产品都是可被替换的。我今天可以用qq音乐听,但是经朋友介绍,觉得网易云音乐很不错,明天我就用网易云听歌了。
用经济学的角度解释,就是供大于求,完全处在买方市场。用户可以自由选择今天用什么工具,你们这些工具的卖方乖乖地给我服务,我看你们哪家的服务态度好、功能强大我就哪家。其谓为第三个困境。
在工具型APP困境日益突出的现如今,很多开发商都谋求转型寻求出路,那工具型产品的出路都在哪儿?
1、现在很多产品都在尝试工具+社区,试图增强用户的粘性,留住更多用户
要说2016年哪个APP最容易成热点,我说是支付宝,估计没人会反对。
支付宝从2016年初的“集五福”到“校园日记”再到“AR实景红包”,今年再度掀起“AR扫五福”。支付宝的每一次活动,都能够刷爆朋友圈,但是离不开一个词:社交
支付宝是一个工具型产品,更是一个集衣食住行的超级APP。人们可以在上面点餐、订酒店、更可以缴纳水费电费,样样齐全。在这么个超级平台上,支付宝可以说是已经把工具型产品做到满足用户需求,产品体验一级棒。
但是支付宝有个大问题,就是用户在上面的停留时间很短,基本用完就退出。这也是张小龙,说的:好的产品就是要让用户用户即走。支付宝做到了这一点,用户用完即走。但是却让支付宝团队寝食不安。
让支付宝团队寝食不安正是说出那句“好的产品就是要让用户用完即走”的以张小龙为首的微信。
微信不是以工具起家,但是却威胁到大多数工具型产品的未来。微信在2011年以即时通讯出现,方便人们交流沟通,也就是一款社交APP。通过QQ的导流和自身产品的优越性,很快便“杀遍天下无敌手”,经过几年的发展,用户总数以及活跃用户量一度超越QQ,坐上社交APP头把交椅。因为社交本身就是用户的刚需之一,而且是能持续黏住用户,所以微信从一款即时通讯APP做到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