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华北的集市与集市圈_00002.docVIP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晚清华北的集市与集市圈_00002

晚清华北的集市和集市圈(四)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码: ___________) 内容提要 本文利用华北数十州县的方志,特别是利用形成于光绪早期的《青县村图》、《深州村图》中的丰富资料,对晚清时期华北的集市和集市圈做了较详尽的研究。本文认为,华北各州县集市数量参差不一,甚至差距很大,集市数与州县人口数、村庄数及土地面积的关系,亦无有规则的比率。集市圈即集市与赶集村庄的空间构成,所包含的村庄多至近百村,少則二三村,甚至一村。本文以自己的研究成果对美国学者施坚雅关于中国乡村市场和社会结构的理论、公式提出了质疑。 四、乡村集市形态的多样性和集市圈的性质 青县村图和深州村图使我们具体得知每个集市的空间构成,并可以看出它们的形态有很大不同。青县各集市周围大体有数量不等的村落环绕,形成面积不等的集市圈;而深州则不同,除了类似青县集市的形态之外,还有一二十处单村集、二三村集这样的空间结构。这些情况,有助于我们思考、检验关于集市形态的某些理论公式。 施坚雅关于集市形成的图式告诉我们,一个中间集镇的较普遍的构成模式是,作为同时起基层集镇作用的市场,有18个村庄;而它作为中间市场的区域又会增加36个村庄,构成这个中间市场的6个支撑点,即它的6个基层集镇。①从州县集市构成的平均数状态,我们不可能验证这一图式;而青县村图却告诉我们集市构成的一种具体图式,它的在城集无论作为中间市场或中心市场,光绪时期它的99个赶集村镇中间并没有别的基层集镇存在。兴济集也是如此。 6个支撑点构成一个六边形。集镇的“六边形”构成是将“中心地理论”应用于市场研究而得出的;六边形公式十分著名。施坚雅曾开宗明义指出,中心地理论适用于城市、城镇和其他具有中心服务职能的居民点的研究,他采用的是克里斯塔勒和罗希提出的解析系统。②德国克里斯塔勒认为,各种市场区域总是呈六边形的;市场区域中心分布、规模、类型的图式,是一个寻求最佳经济合理性、最佳利用中心结构以及最低价值消耗的图式;而关于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施坚雅:《十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第82页,图5、6。 ② 施坚雅:《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第5页。 心地及其层次之确定,克氏认为虽然十分困难,但存在简单而精确的方法,即以该地电话线路的数量来显示该地方的重要性,以提供货物种类和服务的多少而分等级。克氏德国南部的中心地市场体系中,最低一级中心地的区域半径为4公里,中心地人口约1000人,提供货物40种,次低一级区域半径6.9公里,中心地人口2000,提供货物90种,等等。①施坚雅运用这一理论研究中国的乡村市场,认为在同一纬度的平原中,在各种资源均匀分配的情况下,“集镇分布就应该符合一个等距离的坐标,好像位于把空间填满的等边三角形的顶点。在理论上,每个市场的服务区域也应该接近于一个正六边形……大量的集镇都正好有6个相邻的集镇,因而有一个六边形的市场区域,尽管这个市场受到地形地貌的扭曲。”②他对自己理论的表述实际上有灵活性,是以同一纬度,特别是以资源均匀分配为前提。但问题不在这里,而在于集镇的分类与定义,其“中心性”决不能如电话线路多少那样明确地被指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德]沃尔特。克里斯塔勒著,常正文、王兴中等译:《德国南部中心地原理》,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81、147.165页。参据许学强等编著《城市地理学》第8章,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版。 ② 施坚雅:《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第21页;《城市与地方层级体系》,《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第329—330页。 前已述及,施坚雅将清代乡村集市分为基层、中间和中心三级。在《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书中虽多处提及 “小市”,但在研究市场的空间构成和数量时却从未被计及。他称低于基层集镇水平的居民点是“村庄”,专指“没有设立市场的聚居型居民点”,又提出某种“村庄”中有他称之为“小市”的市场,是通称为“菜市”的小市,专门从事农家产品的平行交换,对地方产品进入较大市场体系,所起作用微不足道。它在农村只零星存在,但又认为在多数情况下可视为“初期基层市场”。① 那么,作为六边形支撑点的基层市场,究竟是怎样的性质呢?前已提及,施坚雅定义为可以满足农民家庭所有正常的贸易需求的市场,是产品向上级市场流动和上级市场产品向下流动之地。同时他还提出:“中心地理论仅仅与零售有关”,这就是,大量需要的一般商品在低级中心地和任何一级中心地都能买到,较专门化的商品只能在供应范围较大的高级中心地才能买到。②除这些描.述性的说明外,他提出了一个基层市场通常应有的一些永久性设施,如茶馆,酒店,饭铺,油行,香烛店,经营织布机、针钱、肥皂、烟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