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像蝙蝠那样看世界
像蝙蝠那样看世界
发表于 2009-05-24
——用声波“看”到的世界会是什么样?Daniel Kish自幼失明,他将告诉我们一切原文,翻译:tantuyu? 他的其它译文——看这里、看这里、看这里……
那时我六岁,是我上学的第一天。下课铃响了,除了我,同学们都欢快地跑出教室。我是个盲人,看不见周围的世界,至少用眼睛看不到。但我一边弹舌,一边侧耳倾听从左边墙壁反射的回声。我伸出手摸索着向前走,避免撞到东倒西歪的椅子上。我听到同伴们的欢笑和叫嚷,同时我也通过弹舌辨别前方所出现的走道的墙面。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穿过走廊来到操场。
走了几步,我停下来听一听。我脚下的人行道平行于身后的建筑,我就站在人行道的一个豁口上面。我把舌头弹得很响,把头左右转来转去。一闪而过的话音、拍球的声音、匆匆的脚步声,这些都被我一一记录在脑海里,一条道路的样子出现在我面前。我周围是什么?我怎样到那里?我怎么回来?
我快速地弹着舌头并检测它们的回声,小心地向前移动。到处是飞奔的孩子,我不断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声音并在脑海中形成一系列景象。我尽量朝空旷的地方走,避开成群结队的人和弹来弹去的皮球。我并不害怕——这一点令我自己也很吃惊。我扭过头弹了弹舌头,听到旁边建筑反射回来的回声。只要我还能听得见这些回声,我就可以找到回来的路。
我感到脚下的路渐渐向下倾斜。我继续向前走,前方的声音听起来感觉有些柔和,这说明前面有一大片草地。终于,我站在了草地上。我加快脚步,不再害怕会被奔跑的人撞到或者被飞来的皮球砸到。突然我感到前面有东西,于是我停下脚步。“嗨”——起先我试探着打了个招呼,以为那有一个人静静地站在那里。我弹了弹舌头,从回声判断,前面的东西很细,不可能是一个人。
在伸出手摸到它之前我意识到那可能是一根杆子。我又朝周围弹了弹舌头,发现周围还有一样东西。我离开那根杆子朝它走去,然后发现那还是一根杆子,而且我又接二连三找到了一共九根同样的杆子,它们排成一条线。我后来才知道这些杆子是一条滑雪道上的标杆,我当然不会想要去滑雪,但我学会了靠弹舌的回声来定位一排排的树木,把它们当作标杆来练习自己的自行车技术。
这时传来一阵嗡嗡声。我弹着舌头左右搜寻,但我却听不到那座建筑的回声。于是我拍了拍手,我听到了回声,同时也听到了从那个方向传来的孩子们奔跑的声音。后来我知道了操场的位置,我也可以跑了。我边跑边弹舌拍手,我可以听到远处墙壁反射的回声越来越近越来越响亮。
孩子们在墙跟前排着队,但我不知道自己的队伍在哪里。我只好问别人,人家给我指出了正确的方向。我弹着舌排到自己的队伍后面。当我们走进教室的时候,我靠弹舌来避免碰撞到其他人。当确定我离面前的墙壁距离合适的时候,我转向左边并找到自己那张摆着盲文写字板的桌子。坐下来后我还在想,下次课间休息的时候我一定要看看操场到底有多大,它是否有斜坡。
我上学的那个时候,盲人孩子要么等着别人带路要么靠自己去探索。我的方法是靠听弹舌反射回来的声音判断我周围的物体。靠这种方法我可以对自己周围的环境有一个三维的概念。
我不记得自己是在什么时候、如何学会使用这种声波定位法的,那时我还很小。我倒是记得在我两岁半的时候,有一次翻过邻居家的篱笆后就是用这个方法来探测自己周围有什么东西的。
从小我就能够独立做很多事情,当然,如果别人乐意帮助我的话我就更开心了。在洛杉矶住的时候我可以骑自行车穿过整个小区;可以跟朋友们玩捉人的游戏;可以爬树,也可以徒步到我想去的任何地方。
为此我要感谢我的父母。他们为我提供和正常孩子几乎一样多的机会,他们相信我能够自己解决问题。
我当然不是第一个自学声波定位法的人。实际上,人类利用声波定位的历史可能跟人类自身的历史一样悠久。有被动式和主动式两种声波定位法。被动式声波定位法是指利用环境中的声音来对环境进行判断,比如我们自己的声音在不同的环境下听起来就会有所不同。
在学会使用照明以前,人类就是靠声音定位的方法在黑暗中寻找出路,我认为这是人类天生就有的一种能力。
有记载盲人使用声波定位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纪中叶。法国哲学家狄德罗在1749年记述了一个盲人朋友对身边的环境非常敏感,他可以区分一条通畅的路和一条死胡同。在十九世纪,著名的“盲人旅行家”James Holman记录了他通过用手杖叩击地面或听路上的马蹄声来感知周围的环境。
那个时候的人还不知道这个技巧的基本原理。有人认为是面部皮肤在起作用,所以也把这个方法叫做“面部视力”。直到1940年才有一系列的实验证明这种能力依赖于听到的回声。
利用回声我们可以感知物体的三个特征:它们的位置,大小和形状,还有就是它们的性质——是坚固的还是松散的,表面是光滑(可反射声音)的还是粗糙(吸收声音)的。大脑可以利用这些信息对周围环境形成一个印象。
例如,我这样感知一辆停着的轿车:它是一个大的物体,两端低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