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老年血液系统疾病课件
老年血液系统疾病 汕大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区 谢燕丹 第一节血液系统结构组成 淋巴组织 骨髓 干细胞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 白细胞、血小板 止血与凝血系统 血液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老化改变 淋巴组织 血T细胞 中年↘,老年↘ ↘,淋巴组织↘,淋巴小结数目↘,体积↘, CD3+ ↘,CD4+/CD8+平衡失调,CD4+ ↘,CD8+↗。 随年龄↗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反应↘。 IgG和IgA ↗,IgM和IgE无变化,自身抗体↗,天然抗体↘。 骨髓 造血功能的骨髓容量随人的衰老而减少; 进入老年期后,造血组织逐渐减少,并被脂肪和结缔组织所替代。 正常成人骨髓造血细胞约100000/mm3,60岁后减少一半以上,对黄骨髓转变成造血功能的红骨髓的应激能力明显减低. 造血干细胞 随着年龄的增长,造血干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减低 骨髓中造血干细胞的数量明显下降 储备能力下降可能归咎于骨髓前体细胞和骨髓微环境的改变、生长调节因子的产生减少。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 外周血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的平均值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但仍在成人正常范围内。 红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发生了一些改变。 血清铁水平降低,骨髓铁储备减少,血清运铁蛋白水平降低,血清总铁结合力降低。 白细胞 老年人外周白细胞总数偏低,但颗粒细胞计数无明显降低。 白细胞功能降低,对微生物趋化性、吞噬性及杀伤作用减弱,T细胞减少、B细胞产生抗体能力降低。 止血与凝血系统 PGI2生成分泌↘,内皮表面硫酸乙酰肝素↘; 血小板聚集,释放功能明显↗; 血浆中V:C、Ⅶ:C、Ⅷ:C、vWF、纤维蛋白原含量在60岁以后↗ ↗,PA活性↘,PAI活性↗ ↗; 60岁以上,AT-III,TM-蛋白C系统抗凝活性↘ 红细胞沉降率 随年龄增长而增快; 血沉快慢的影响因素:人血浆纤维蛋白含量、丙种球蛋白、血脂、炎症因子等。 第二节 老年性贫血 定义 WHO标准:HGB低于130g/L(男),和120g/L(女)。 病因 失血过多; 红细胞生成减少:1.骨髓造血功能不良;2.造血物质缺乏; 红细胞破坏较多:1.红细胞内在缺陷所致;2.红细胞外在因素所致 临床特点之1 继发性失血为多见; 对贫血的耐受能力低; 多表现为心脑血管症状; 易出现中枢神经症状; 由于皮肤色素沉着,眼睑结合膜充血,使皮肤粘膜的表现与贫血程度不呈平行关系; 临床特点之2 多为综合因素所致,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均表现不典型; 免疫器官及其活性趋向衰退,易发生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老年贫血种类及发病率 慢性病贫血 81.2%; 缺铁性贫血 12.3%; 巨幼细胞性贫血 3.2%; 恶性血液病 2.7%; 溶血性贫血 1.0%; 再生障碍性贫血 0.7% 老年缺铁性贫血 最主要的原因:铁的摄入不足+消化功能减退铁吸收不良+慢性肠道疾病引起的慢性失血 临床特点:1.老年女性发病率与男性无差异;2.贫血症状和体征与中青年的不同之处:吞咽时疼痛(plummer-vinson综合症)、舌萎缩、口角皲裂的发生率较高3.常出现三系血细胞减少 Plummer-Vinson综合征 诊断: 1.主要症状及体征:疲劳乏力、嗜睡、耳鸣、食欲减退、心慌气短、情绪不稳定、面色苍白、皮肤和毛发干燥,踝部及下肢水肿、心率加速、心尖区收缩期杂音。 2.实验室检查:血象、网织红细胞、血清铁、血清铁饱和度、血清铁蛋白、骨髓象、骨髓铁染色。 3.试验性治疗。 确诊后,必须进一步查明缺铁原因。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特别注意消化道,尤其要排除恶性肿瘤,大便潜血实验应作为任何原因不明的缺铁性贫血的常规检查。 治疗 病因治疗; 铁剂治疗:1.口服铁剂:硫酸亚铁,0.15~0.3g/次,tid;琥珀酸亚铁0.1~0.2g/次,tid;力菲能150mg/次,bid,4~6周后改150mg/次,qd。 2.注射铁剂 适应症:1).口服铁剂无效或不耐受;2).急需矫正贫血;3)不易控制的慢性失血,失铁量超过肠道吸收量;4)有胃肠道疾患及曾行胃切除者;5)有慢性腹泻或吸收不良综合症者。 铁剂治疗疗效 1~2w显著改善,5~10d网织红细胞上升达高峰,2w后血红蛋白开始上升,平均2m恢复,血红蛋白正常后继续治疗至少3m。 或补铁量(mg)=(正常人hb水平-病人hb水平)*300+500 治疗要点:1.病因及原发病治疗;2.口服铁剂注意事项;3.正规治疗后仅得血液学改变高度警惕肿瘤,尤其消化道肿瘤;4.3~4w无效,应考虑是否病因未除或诊断有误,可加铜剂,抗HP治疗。 慢性病贫血 通常继发于其他系统疾病。 表现:除原发病的临床表现外,还有贫血和其他血液学异常。 常见慢性病贫血 慢性感染或炎症所致贫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