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名师批判ppt
许怡婵 詹晓慧 当今社会的教育领域中,出现了很多大家认为的一线名师,他们的一些理论,一些教学方法被广为流传,但是作为教师必须很清楚的知道时代在进步,很多理论需要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否则就容易阻碍了教学的进步发展。 正所谓人无完人,我们在吸收一些精华的理论时就应该懂得滤去糟粕。 所以此次名师批判之旅,就是为了找出一些大家公认的名师的一些缺点,使新一代的教师能够用辩证的角度去思考教育问题,在巨人的肩膀上站的更高! 魏书生 钱梦龙 于 漪 王金战 魏书生 在31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作了2000多场报告; 上了1000多次公开课; 听众5 000 000人次; 被称为中国教育界的奇迹…… 魏书生 通过通读魏书生的作品《班主任工作漫谈》以及《教学工作漫谈》,发现名师中的不足。 不可否认魏书生的教育理念极具前瞻性,十几年前他的互动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方式,民主科学的管理子道思想,已经成为新一轮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但是,我们发现他的一些教学过程已经有些过时,我们不能一味的照搬他的理论,我们要辩证的吸收。 ① 控制“三闲”:即要求学生在作业本子的后面写上当天说 了多少句闲话,干了多少件闲事以及闲思了多少小时。 我个人觉得这不可思议。首先我肯定其出发点是好的,就是想让学生把精力更多的集中在学习上而不是让闲话,闲事,闲思占据学习的时间。但是,我觉得这办法并不行得通。因为我们不可能要求学生把所说的闲话的句数统计出来,不可能在他们思考的时候还要记录时间,这并不人性。而且在魏书生的班级里,他是要每个周都“选举”出一位“闲话能手”的。他们在2cm2的小纸条上写出个人认为当周说闲话最多的人,然后让他们写说明书。我觉得条件太苛刻了,而且即使班里面的人已经能够不怎么讲闲话了,但是依旧还是要每周选一次“闲话能手”,这种不会变通的做法实在令人质疑,我一直在想这么做是否会上到孩子们的心灵呢?唱票的方式是否有点不顾及学生的感受?虽可能真的有效果,但是我觉得这总有一种同学之间的窥探在里面,这会不会容易造成班级的不良之风? ② 他并不能很好的了解自己的学生 我觉得魏书生往往在无形中把自己觉得有益的,对的东西灌输给学生,与学生的商量似乎只是一层表面,实质上并未能深层的进行商量。 他班级中的一次调位,他总认为有两个男生很不适合坐在一起,感觉他们在一起久了就会有不好的影响。但是在两位同学的坚持下,依旧还是做了同桌,而且两人合坐的效果还“出人意料”的好,两人不仅自习课不说话,还能控制不与左邻右舍说话,两人学习的积极性还比以前高了呢! 从这些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魏书生并不能够很好的了解学生,而且有些思想定固了。学生作为学校的主体,老师作为引导者与其商量,应当真的与学生商量,深层的商量问题并解决的问题! ③ 他的一些“特殊育人”方法似乎已经过时 每天要求学生在教室里做100个俯卧撑和仰卧起坐,虽然这些运动对身体很好,但是似乎在现在的学校课堂上时而无法完成的。课前陶醉在一支歌里,上课前要求学生一起唱励志的歌曲而不真唱情情爱爱的歌曲,似乎这方法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可以有励志的作用,但是似乎在现代的教学中已经不太适用了。所以作为以后的老师,必须懂得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而不应该一成不变。 ④ 有人称他并不是一位称职的“语文老师” 众所周知,语文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双重性质。而魏书生的教学方法片面强调工具性。忽视了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以魏书生的讲古诗杜甫的《绝句》为例,他根据这首诗的每一行写一个景色的特点,创设出形象鲜明、色彩鲜艳、富于美感的投影片。这幅图的景象是:两个黄鹤在翠绿的柳林枝头上鸣叫;一行白鹭正在蔚蓝的天空中飞翔;依窗可以看见西岭常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东吴去的船只……同时播放绝句的配乐诗朗诵录音。随着悠扬的乐曲声,又操作黄鹤在柳林枝头欢歌跳跃和一行白鹭飞上蓝天的复合片。这在当时的九十年代的却可以说是前无古人,但在今天看来,这实际上就是把过去老师单调的板书电子化、形象化,其说教为主,忽视学生自己理解的本质并未改变。 于漪的简介 于漪,女,江苏镇江人。1929年2月7日生,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 现任上海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首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上海市教师研究会会长。 【主要著作】《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拾穗集》、《学海探珠》、《教你学作文》、《语文教学谈艺录》、《于漪文集》、《于漪教育文丛》等,音像教学辅导材料有《于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