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原料学-第四章 高等动物性原料(两栖类原料) (2).pptVIP

烹饪原料学-第四章 高等动物性原料(两栖类原料) (2).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冰糖哈士膜油 蛙卵 * 3、棘胸蛙(Rana spinosa)无尾目蛙科 又称:石鸡、石蹦。体长12厘米,形似青蛙。皮肤粗糙,雄性在胸部有大团刺疣,故称棘蛙。 尤其在安徽黄山和江西庐山最为有名。是“三石”。 * 蛙肉 * 黑斑蛙 * 二、爬行类 爬行类是真正的陆生动物的祖先。虽可进行陆地生活,但有的种类还不能离开水。 也为卵生动物,具有冬眠的习性。 外形上与两栖类的不同之处是: 主要区别:体表被覆角质的鳞片或骨板,或骨板埋在粗糙的皮肤内;指(趾)尖端具爪。 次要区别:爬行类四肢发达;颈部明显;尾发达。 * (一)爬行类的组织结构特点 1、爬行类皮肤干燥、缺乏腺体。由于角质化使皮肤粗糙,有的还产生骨板、鳞片等皮肤衍生物。所以皮肤的使用价值降低。(但蛇皮、裙边食用价值高) 2、肋骨与胸骨一起构成胸廓。尾椎发达,四肢骨发达。(但蛇不具胸骨,其肋骨的活动性增大。蛇的四肢退化。) * 3、肌肉不再有分节现象,而成为复杂的肌肉群。特别是出现了肋间肌和皮肤肌(蛇类尤其发达)。 4、爬行类肌纤维粗,结缔组织多,脂肪含量少(主要在腹腔内,肌间少)。 所以是一类肉质粗糙,胶质重的原料。但肉味鲜美,有补益作用,除食用外,还加工很多保健品。 * 龟鳖类出肉少、胶质最重; 蛇出肉多,胶质较轻; 鳄鱼出肉较多,肉质嫩,胶质轻,肉质似小牛肉,少筋膜,无腥味,是一美味原料。泰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养殖印度鳄和尼罗鳄。 * 扬子鳄1 * 印度鳄2 * 尼罗鳄3 * (二)爬行类的主要种类及烹饪运用 1、龟鳖类 为陆栖、水栖或海洋生活的爬行类。体背及腹面有坚固的甲板。躯干部的脊柱、肋骨和胸骨与甲板愈合。 (1)龟科:四肢粗壮,爪钝而强,具有坚硬的龟壳,甲板外被以角质鳞板。颈部可缩入壳内。 常见的有乌龟(金龟)、黄喉拟水龟、平胸龟等。 * (2)海龟科;中大型龟,四肢特化成桨状,头不能缩入壳内。产热带和亚热带海洋。如棱皮龟、玳瑁等。 (3)鳖科:为淡水爬行类。甲板外有革质皮,指(趾)间有蹼,吻延长成管状,具有皮肤外衍形成的裙边。常见的有中华鳖、山瑞等。 * 黄喉拟水龟 平胸龟(鹰嘴龟) 乌龟 龟科种类 * 棱皮龟 玳瑁 海龟科种类 * 中华鳖 * 山瑞 黑鳖 鳖科种类 * 裙边:皮肤在背部与腹部甲板相接处外衍的柔软部分。 主要含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胶质重,肥嫩适口,是一高档原料。 (4)龟鳖的烹饪运用 食用鳖的历史已有3000多年,名菜丰富,如:清蒸甲鱼、红烧甲鱼、霸王别姬、龟羊汤、气锅金龟、瓦罐龟肉汤等。 * 裙边菜品 什菌裙边 芙蓉扒裙边 * a、由于龟鳖出肉率低,骨多,结缔组织多,胶质重。所以需长时间煨炖、清蒸、红烧才能烹制出汤汁浓稠而味鲜美的菜肴。 b、多以突出原汁原味为宜。 c、除整只、斩块利用外,可将龟鳖肉或裙边取出单独成菜。 在选料上: (1)以500—750克重者为佳; (2)讲究鲜活。 * * 第三节 两栖爬行类原料 一、两栖类 是由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幼体在水中生活,成体在潮湿的陆地生活。以皮肤和鳃辅助呼吸。 为卵生动物,具有冬眠习性。 外形有:蠕虫状(蚓螈)、鱼状(大鲵)、蛙状。 * 版纳鱼螈 大鲵 小鲵 虎纹蛙 两栖类 * 两栖类 * 两栖类 * 两栖类 * 两栖类 * 两栖类 * 蛙的骨骼 * (一)两栖类的组织结构和烹饪运用 1、组织结构特点 1)两栖类皮肤裸露,富含腺体;皮肤无皮下脂肪;皮肤与躯体之间连接疏松,加工时易剥皮;有的种类皮肤有毒腺(蟾蜍)。 2)两栖类无肋骨,没有胸廓,胸腹部柔软,去皮后直接暴露扁平的背部;脊椎骨数目变化大,大约在10—200枚之间; 无尾目的尾椎骨愈合退化为一个尾杆骨;骨骼纤细。 * 3)躯体肌肉在鱼状种类还保持分节现象;但陆生种类已经分化为肌肉群,多为纵行或斜行的长肌肉群,腹侧肌肉多成片状并有分层现象,但无分节现象。鱼状种类躯体肌肉发达,蛙状种类四肢肌肉发达,尤其是后腿肌肉发达。 4)肌肉纤维色白而细嫩,结缔组织少而不明显,脂肪含量也少。无腥膻味。 * 2、烹饪运用 两栖类的肌肉色白而肌纤维细嫩; 结缔组织含量少,不明显; 脂肪含量低,无腥膻味。 属于高蛋白、低脂肪,肉质细嫩,易被消化吸收的高档原料。 * (1)由于质地独特,大多数采取红烧、清炒、滑炒、清蒸、鲜熘、软炸等方式成菜。烹调时用火不可太大,调味以咸鲜为主。 (2)蛙卵非常名贵,以制作烩菜和汤菜为主。 (3)蛙皮以滑炒成菜较多,突出其柔嫩滑爽的特点。 * * 清蒸娃娃鱼 * 红烧娃娃鱼 *

文档评论(0)

aena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