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境之萧散简淡.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境之萧散简淡

境之萧散简淡 内容摘要:从古至今,艺术家的任务就是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美收集起来,在头脑中进行重新排列、加工和组合,使它更集中,更概括地表现在艺术作品中。当然,中国的绘画艺术也不例外。再漫漫五千年的岁月里,中国绘画艺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早在宋元时期,一支业余画家队伍出现于有一定身份和官职的文人学士中。他们在绘画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探索方面都有显著的特点和突出的成就。并且已自成系统,这在当时被称为“士人画”(后来被叫做“文人画”)。 关键词:动之以情,向往,成就 如果说唐代之前是以戎马天下的“武功”彪炳史册,那么北宋便是以崇文抑武的“文治”安邦治世,而这一时期的文人士大夫与有质而灵趣的山水最为神情亲密。他们“拟迹巢由,放情林壑,与琴酒而俱适,纵烟霞以独往”,进而笔走龙蛇,卧游山水,实现其远蹈高引,离尘绝俗的心愿,这时文人画开始兴起。 “文人画“的兴起,对后代的中国绘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好比右图文同画的竹子,它比画工的创作高雅,强调绘画要追求萧散简淡的诗境,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还主张即兴创作, 达到“得意忘形”的境界。 文同画竹 1:要想达到得意忘形的境界,就要求绘画者对其绘画的对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然后向画面输入自己的喜怒哀乐,让世人在看其作品时能够触景生情。              对其所要画的对象动之以情,是一位绘画者能创造出一幅富有感情的作品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正是因为绘画的人赋予了画面丰厚的情感,他们的佳作才会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永垂不朽,受人敬仰。耐不住沉默的中国画,穿越世纪的长廊携带者绘画者的情感开始在北宋时期迎接新的曙光——文人画的出现。文人画主张即兴创作,既不拘泥于形象的外形刻画,达到“得意忘形”的境界。如北宋时期的画家李成的作品《读碑窠石图》﹑《晴岚萧寺图》﹑《寒林平野图》﹑《茂林远岫图》以及画家范宽的代表作《雪景寒林图》﹑《溪山行旅途》﹑《雪山萧寺图》等一系列寄情于自然山水的佳作。 右侧李成的《读碑窠石图》描绘的是在一片荒凉的古坟前,高大的石碑矗立,一骑螺的旅行者停留在石碑前仰头观看,旁边立一侍童;石碑旁边布满了枯树﹑荆棘。也许当时的作者在创作这幅画时,有感于自己的坎坷经历吧!枯树的枝干像蟹爪一样,挣扎在这片寒凉中,无法自,拔远处荒原空旷,土地寒脊。这种动静的结合让整个画面呈现出萧寒冷寂,荒寒苍茫的意境,让人感受得到作者当时 五代 李成读碑窠石图宋 范宽溪山行旅图文人画家队伍不断壮大两宋李成、、王诜、苏轼、二米元代赵孟頫、钱选、高克恭以及元四家,各领风骚文人画由汇为长江大河认为,只有在“东南山水相招呼,万象入我摩尼珠”之后,才能“旧游心自省,这样一来,绘画作品所反映的世界便成了一个被文人的内心情感所熔铸过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之中,寄托着文人士大夫个人内心深处的波澜。元代 赵孟頫《鹊华秋色图》上图的《鹊华秋色图》是元代画家赵孟頫赵孟頫3:萧散简淡后有感动,也有创新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曾创造了中国绘画史上的辉煌,以中国绘画的主流身份,代表着中国画的创作样式长达近千年成为历史的陈迹的马既有西方绘画中的造型,又徐悲鸿八骏图有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融中西绘画之长於一炉,笔墨酣畅,形神俱足。它那刚劲矫健,剽悍的骏马,给人以自由和力量的象征,鼓舞人们积极向上。在世界进入21世纪的今天,人与自然关系失衡、商业文化桎梏了画家精神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