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州管圆线虫和其他食源性寄生虫
福寿螺事件: 北京蜀国演义酒楼2006年 5月20日至8月8日经营的凉 拌螺肉(又称香香嘴螺肉)中 含有广州管圆线虫的幼虫, 造成食用过凉拌螺肉的81人 患广州管圆线虫病,其中住 院60人,门诊21人,该病严 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 ? 在整个“福寿螺事件”中,共诊断160人患广州管圆线虫病,索赔案历时一年半的结束160多名患者共获赔偿近1000万元。酒楼总损失则为2320万元。 广州管圆线虫和其他食源性寄生虫 食源性寄生虫:寄生在作为人食物的动植物体内,并能作为感染期经食物方式从消化道入侵的寄生虫。 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Chen,1935 陈心陶教授1935年首次在家鼠肺部血管中发现成虫。该虫主要是动物寄生虫,其幼虫偶然侵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造成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脑膜炎等 生活史 中间宿主 感染方式 生吃或半生吃陆地蜗牛、淡水蜗牛肉。(如褐云玛瑙螺、福寿螺等) 幼虫污染食物或手 生食带有感染期幼虫的蔬菜。 生食或半生食淡水虾、蟹和鱼等转续宿主。 饮水污染 致 病 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在人体移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或脑膜炎,以脑脊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升高为特征。 病变集中在脑组织,除大脑及脑膜外,还包括小脑、脑干及脊髓等处。 主要病变为充血、出血、脑组织损伤及引起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所组成的肉芽肿性炎症反应。 临床表现 起病急。 头痛和游移性躯干、四肢、皮肤触摸痛突出 脑膜刺激征缺如或轻微。 血液或脑脊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轻度感染,病情自限,后遗症轻微。 入侵眼部主要表现为眼痛和视力骤降。 实验室诊断 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变混浊或乳白色,压力升高,白细胞数量增高,达500~2000/mm3,嗜酸性粒细胞占20~70%。 病原学检查:脑脊液检获幼虫(捡出率低),眼是唯一能看到并能手术取虫的部位,对确诊有重要意义。 免疫学辅助诊断(ELISA查抗体或抗原,脑脊液的敏感性可达97%,与犬蛔虫有交叉反应) 颅脑部X光和CT检查,但应与病毒性脑膜炎和其它寄生虫病相鉴别。 流 行 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约南纬23度到北纬23度的地区),目前已有七个国家和地区有确证病例报告,全世界病例总数超过3000。 1944~1978年在台湾省共发现管圆线虫病及嗜酸细胞性脑炎或脑膜脑炎259例,死亡8例;1997年温州首次爆发,55人发病;2006年北京爆发流行,患者168人。 传染源(29种)主要是家鼠。 中间宿主:我国主要是褐云玛瑙螺(东风螺)和福寿螺。多者每个螺感染2万多条,一般有1000多条。转续宿主有蛙、虾、蟹、鸡、蛇、猪等。 传播途径:经口感染 防治 加强食品卫生监督和注意饮食卫生 防鼠灭鼠,减少传染源 采用对症和支持疗法。 解痛药阿司匹林; 腰穿刺放脑脊液,可有效控制头痛 阿苯哒唑,甲苯咪唑,辅以激素治疗。 眼部手术取虫。 棘颚口线虫 Gnathostoma spinigerum 棘颚口线虫(Gnathostoma spinigerum)是狗、猫的寄生虫,也寄生于虎、豹等食肉动物,刚棘颚口线虫(G.hispidum)则主要寄生于猪的胃壁,它们偶可寄生于人体,引起颚口线虫病(gnathostomiasis)。 形态 生活史 成虫 虫卵 (犬猫胃壁) (水) 孵出Ⅰ期蚴 感染后经肠 侵入剑水蚤 肝肌肉至胃 被淡水鱼食入 感染期幼虫 Ⅱ期蚴 (淡水鱼肌肉) (剑水蚤) 人的感染与致病 人亦非本虫的适宜宿主,通过生食或半生食含第三期幼虫的淡水鱼类或转续宿主而受感染。在人体组织内寄生的虫体仍停留在第三期幼虫或性未成熟的成虫早期阶段。 幼虫移行症 皮肤幼虫移行症和内脏幼虫移行症 皮肤幼虫移行症可在全身各部位表现出匐行疹或间歇出现的皮下游走性包快 内脏幼虫移行症的临床表现随寄生部位的不同而异,如进入脊髓和脑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脊髓炎,后果严重可致死亡。 致病 诊断 从病变组织中取出虫体作镜检是最可靠的确诊方法。免疫学方法作辅助诊断。 防治 治疗主要靠手术取虫,可用噻苯达唑杀虫。预防方法是不食生的或半生熟的鱼类、禽鸟类、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等肉类。 异尖线虫 异尖线虫病(anisakiasis)是由异尖线虫寄生人体引起。 第三期幼虫形态 形态细长,大小约30mm×1mm,有侧索,在横切面呈Y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