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继续教育训,轨道
第四章 无砟轨道新技术
绪论
铁路线路类型
铁路按运营性质分为客运专线、客货混运铁路和货运专线三类7级。
客货混运 (旅客列车设计速度≤160km/h) 分为四个级别(Ⅰ~Ⅳ级)。我国最早提速1993年哈大线提高到100km/h,经历六次大提速:
第一次提速
1997年4月1日
京广、京沪、京哈三大干线全面提速,以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为中心,开行了最高时速达140公里列车。
第二次提速
1998年10月1日
京广、京沪、京哈三大干线的提速区段最高达140至160公里,广深线最高达200公里。
第三次提速
2000年10月21日
提速重点是陇海线、兰新线、京九线和浙赣线,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主要地区的“四纵两横”提速网络。
第四次提速
2001年10月21日
提速线路为京广南段、京九线、武昌—成都、重庆段、浙赣线、哈大线。
第五次提速
2004年4月18日
几大干线的部分地段线路时速达200公里。凡超过10小时以上的路程基本采取了“夕发朝至”发车方式。
第六次提速
2007年4月18日
部分有条件区段列车运行速度可达250公里。此次提速亮点是最豪华、最快速的“D”字头(动车组)火车亮相。
第一次降速
2011年7月1日
京沪高铁正式开通,原来设计的350公里时速被改为300公里和250公里时速混跑,同样降速的还有武广高铁、郑西高铁、沪宁高铁。京津城际铁路和沪杭高铁等高速铁路仍保持350公里时速。
第二次降速
2011年8月10日
铁道部决定降速:设计最高时速350公里的高铁,按时速300公里开行;设计最高时速250公里的高铁,按时速200公里开行;既有线提速到时速200公里的线路按时速160公里开行。)
图4-1-1 Ⅰ型板式无砟轨道
图4-1-2 路基上板式轨道横断面图4-1-3 桥上Ⅰ型板式无砟轨道横断面图
图4-1-4 隧道内Ⅰ型板式轨道横断面
图4-1-5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层次结构
图4-1-6 桥上Ⅱ型板式轨道横断面
图4-1-7 隧道内Ⅱ型板式轨道
图4-1-8 路基双块式无砟轨道横断面图4-1-9 桥上双块式无砟轨道横断面
图4-1-10 隧道内双块式无砟轨道横断面无砟轨道图图4-1-11 道岔区长枕埋入式无砟轨道
(八)无砟轨道下部基础的技术要求
1.路基
(1)地质复杂、地基工后沉降难以准确预测和地下水位高出路基面以下1.5m的区段不应铺设无砟轨道。
(2)地质勘察 准确查明地基地质条件和填料工程性质,提供评价地基和路基结构变形状态必要的地质资料。沿线地质勘察横断面间距不大于50m,过渡段或复杂区段应加密;每一横断面上的地质点不应少于3个。
(3)沉降控制 路基工后沉降不应大于30mm,不均匀沉降不应大于20mm/20m。沉降控制是路基上无砟轨道的技术关键。局部的沉降应控制在扣件可调范围内,大范围均匀沉降则应满足设竖曲线圆顺的要求。对于调高量为30mm的扣件,扣除留给施工偏差的调整量(+6mm、-4mm),以及列车荷载作用下允许变形量5mm,实际的可调整量为15mm,以上工后沉降量控制为实际可调量的2倍。
为了有效控制沉降,应进行系统的观察与分析评估,观察断面的纵向间距为20~50m,过渡段及地质变化大的区段加密。在路基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进行不少于6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分析评估沉降稳定且工后沉降满足要求时方可铺设轨道。
(4)基床 由表层和底层组成。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基床表层和混凝土支承层的总厚度应大于0.7m,基床底层采用A、B组粗粒土或改良土填料,厚度为2.3m。填料及压实标准如表4-1-1、表4-1-2。
表4-1-1 基床表层填料和压实标准
填料 厚度
(m) 压 实 标 准 备 注 地基系数K30
(MPa/m) 动态变形模量
Evd(MPa) 孔隙率
n(%) 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 0.70 ≥190 ≥55 <18 路 堤 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 0.55 ≥190 ≥55 <18 软质量,强风化的硬质岩及土质路堑 中粗砂 0.15 ≥130 ≥45 注:K30、Evd、n三项指标同时检测,均必须满足。
表4-1-2 基床底层填料和压实标准
填料 厚度(m) 压实标准 细粒土 粗粒土 碎石类 A、B组填料及改良土 2.3 地基系数K30(MPa/m) ≥110 ≥130 ≥150 压实系数Kh ≥0.95 ≥0.95 ≥0.95 孔隙率n(%) <28 <28 注:改良土应经过工程适应性试验和检验才可使用。
(5)基床下部 应优先采用A、B组填料或改良土,在不采取改良或其他加强措施情况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