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防雷知识(正式版)
防雷知识
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全球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不计其数。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年因雷击以及雷击效应造成的人员死亡达3000~4000人,财产损失在50亿元到100亿元人民币。
人遭闪电击中的几率最多也就是1∶60万。闪电本身次数并不增多,一天是800万次。美国有人数过,根据保险公司统计,每年有600人左右遭雷击,现在已增至1500人。遭雷击的86%都是男人。有一些科学家将这归咎于男性的性激素──睾丸激素。因为他们强调一点:在一组人中,那些睾丸激素多的人遭雷击的几率大。
一、雷电的基本常识
(一)有关定义
雷电是一种伴有雷声和闪电现象的对流层天气系统,也称为雷暴。
雷击是指在雷电天气时,带电的云层与地面之间的电位差达一定强度,发出的强烈闪电电击到地面或击中目标的现象。
由当地气象站统计的多年雷暴日的年平均值,称为年平均雷暴日数。此值不超过15d的地区称为少雷区,此值超过40d的地区称为多雷区。
(二)雷云的形成
在闷热的天气里,地面的水汽蒸发上升,在高空低温影响下,水汽凝成冰晶。冰晶受到上升气流的冲击而破碎分裂,气流挟带一部分带正电的小冰晶上升,形成“正雷云”,而另一部分较大的带负电的冰晶则下降,形成“负雷云”。
当空中的雷云靠近大地时,雷云与大地之间形成一个很大的雷电场。由于静电感应作用,使地面出现与雷云的电荷极性相反的电荷。
主放电:雷云与大地之间在某一方位的电场强度达到25~30kV/cm时,雷云就会开始向这一方位放电,形成一个导电的空气通道,称为雷电先导,在雷电先导下行到离地面100~300m时,地面形成一个上行的迎雷先导,如图1b所示。当上、下先导相互接近时,正、负电荷强烈吸引中和而产生强大的雷电流,并伴有雷鸣电闪。这就是直击雷的主放电阶段,这时间极短,一般约50~100μs。
主放电阶段之后,雷云中的剩余电荷继续沿主放电通道向大地放电,形成断续的隆隆雷声。这就是直击雷的余辉放电阶段,时间约为0.03~0.15s,电流较小,约几百安。
放电分为云闪、云间闪、云地闪。
(三)雷电的类型
1、直击雷。带电的云层对大地上某一点发生的强烈放电。直击雷可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造成地面建筑物、其他物体和人畜毁坏与伤亡。
2、感应雷。当直击雷电击中地面目标后,通过雷击目标旁边的金属等感应,间接打击目标旁边的金属物体上,主要对用电设备产生干扰与破坏,也称“二次雷”。
3、球形雷。是指在雷雨天,呈红色、黄色或橙色的火球在空中、地面水平方向移动或流动,其直径从十余厘米致几十厘米,甚至超过一米。存在时间从几秒钟到几分钟,一般为几秒钟到十几秒钟。
球形闪电的确很奇怪。科学家多年以前就誓要破解此谜,但迄今球形闪电仍包围着一圈神秘的光环。
据目击者称,球形闪电的出现通常是在雷声响起之时。科学家开始并不相信这些报道,通常斥之为幻觉,可声称亲眼见到过球形闪电的人越来越多,据粗略统计,近十年来,这一人数达到1万人左右。如今,科学家终于承认这一现象确实存在。英国皇家学会的1月刊《自然科学学报A》揭露了以前未公开报道过的球形闪电目击情况:在美国俄勒冈州,一个球形闪电来去如风,先在纱门上留下一个篮球大的洞,然后直奔地下室,毫不留情地毁坏了一个旧轧干机;俄罗斯一名教师的经历更可怕,一个80厘米直径的球形闪电在他头上来回跳动不下20次,然后悄然消失了;此前前苏联也曾有报道称,一个球形闪电飞进了一个盛有近7千千克水的大锅里,水立即沸腾起来,球形闪电在锅里呆了10分钟才熄灭;还有一次,一个足球大小的球形闪电,沿街滚动,在离路面不高处跳跃,接触到地面时,炸出了一些深半米、直径一米半的坑,最后轰然一声,火球钻进地下;甚至有人怀疑,上世纪初发生在俄罗斯的通古斯大爆炸的罪魁祸首就是球形闪电。 1962年7月22日,泰山玉皇顶处于雷暴之中。电闪雷鸣当中,一个直径为15厘米的殷红色火球,从关紧的玻璃缝间窜入室内。它以每秒2—3米的速度在室内飘舞了3—4秒后,又从烟囱中逸出。爆炸时使烟囱削去一角,室内的一只热水瓶胆在气浪冲击下化为碎片。1981年7月25日,上海高桥车站花圃随着一声惊雷之后,突然有两个罕见的桔红色火球发出刺耳的呼啸声,从云中滚滚而下。当落到花圃时,两个火球相撞,一声巨响,那耀眼的光亮把周围照得如同白昼。
球形闪电不但有趣,而且包含着许多秘密,一旦解开这个现象,对人类的生活或许有着深远的影响。最近,英国皇家协会科学家在一份报告中承认,球形闪电仍是自然界一个不解之谜。
1、发生频繁。在全球范围内,雷电发生的频率很高,每天约有800多万次雷电,一年平均30多亿次雷电。
2、时间较短。每次闪电时间非常短,一次闪电包括先导放电,主放电、余光放电三个阶段,全部放电时间一般50-100微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