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美学 现代音乐之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音乐美学 现代音乐之论

第二十七章“尊重不一定是接受”???? ??? 爱乐要率性而为。音乐的自律发展已穷途末路。太现代时,感谢还有鲁布拉。 论到古典音乐的曲目数量,的确是浩如烟海。仅是交响曲一种体裁,在从1720年到1810年的90年中,欧洲人写的就多达12350部。美国的达·卡波出版社编辑了一本巨著:《古典音乐作品达·卡波曲目》,只精选了132位作曲家的作品,就花了20年的功夫。英国音乐作家格罗夫爵士从1870年起,开始编撰《音乐和音乐家辞典》,2001年1月出的《新格罗夫音乐和音乐家辞典》己多达29大卷,它成为了世界公认的最精确、最全面和最权威的音乐类工具书。在29499个词条中,有20374条是关于作曲家、演奏家和音乐作家传记的,有1465条是关于音乐风格、专业术语和曲式的,有580条是关于远古时期音乐和教堂音乐的,有805条是关于特定地区、国家和城市的音乐的,你可以想像到,即便专心致志,一个人一辈子也是听不完它们的。 不要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也”的丧气话,林林总总的曲目,我们本来就没必要全部去听,听得了多少就听多少,选你喜欢的听,听那些对你胃口、合你个性的。爱乐要率性而为,生活不妨从爱乐开始真诚起来、自然起来、潇洒起来。 实际的情况常常是,对“从古到今”的古典音乐,许多爱乐者集中听着产生于19世纪以及产生于19世纪前一点或后一点时间里的音乐。19世纪以前的音乐,对他们来说“太宗教”了,没有了相应的精神需要和心灵基础,的确隔着较难逾越的鸿沟。19世纪以后的音乐,对他们来说“太现代”了,首先让大家感到的是音乐上的探索性强,甚至像大卫·古特曼说的那样,“20世纪的音乐充斥了自觉的装模作样,它常为理念和宣言所驱策,本身和艺术却没有什么关系”。 如果说,受困于“太宗教”了还主要是受困于内容的话,那么,受困于“太现代”了,则不仅仅受困于内容,还受困于形式。如果说,打破“太宗教”了的困局可以通过改变一部分心去实现的话,那么,要打破“太现代”了的困局就需要改变全部的心。 意大利作家、音乐哲学家、音乐家巴斯迪安涅利早在20世纪初就已经深带忧虑地发现了一条规律,他在其所著的音乐史中写 到,贝多芬之后的音乐沿着形式复杂化的路线,急速向前发展,同时却越来越丧失道德、精神和生活的内容;在贝多芬时代,音乐是自由和宣传性的,如今它只不过是一些逗乐的音响。他的书写罢后,事志的发展更是急速“恶化”,按照施图肯什密特的说法,“新的乐派和新的运动以惊人的(每5年1次的)周期涌现出来,每一派都特地声称与其他派别格格不入”。到了1952年,凯奇[1912~,美国作曲家、钢琴家,主要作品有《黄道图》、《臆想的景色》等]的《4分33秒》把音乐从形式上玩到了头,凯奇居然还胆敢说:“贝多芬错了,并且他的影响是如此广泛又如此可悲,使得音乐艺术走向衰亡。” 究竟是贝多芬错了还是凯奇错了,爱乐者们心中自有一杆秤。梅纽因就说过,换一个时间、地点,凯奇的许多行为“大概会导致被送精神病院、被警察拘捕或让大家共同祈祷来拯救他的灵魂”。然而,20世纪以来的音乐实践,表面上还是花样百出的凯奇们出新闻,抢风头,以致大多数爱乐者在选择20世纪的音乐作品及唱片时,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上当吃亏。 内容是不可能去和形式比拼发展速度的,内容自身也不太可能为了变化而变化。人从猴子变来以后,到了可以通过克隆自己变出自己来的现在,吃喝拉撒依然是吃喝拉撒,而不会为了变化不吃不喝不拉不撒。但怎样吃、怎样喝、怎样拉、怎样撒,却能层出不穷,无奇不有,无怪不有。 在艺术中,各种变化是不关系到具体的人的死活的,所以更可以放开胆子去变。 凯奇的胆子最大。 凯奇曾说过:“假如人们的耳朵不被我调理,那么他们迟早要被其他什么人调理,而且那样会更痛苦。”凯奇是怎样调理的啊?——他以斜为正,以末为本,以乱为治,以异为常。具体看看凯奇长的是怎样一副耳朵吧,看看最激动其心的是哪些声音吧。——“这真是妙极了”,当他听到外面嘈杂的市声时,他“发现这比音乐更好听”;当餐厅的桌子与地板磨擦发出一声尖锐的“吱——”,突然他从隔壁跳出来起劲地追问:“是什么声音如此美妙?”在东京机场,飞机降落的巨大轰鸣逼得机场上众多的人都赶紧捂住耳朵,而他却恰然自得地欣赏着:“我喜欢这样的感觉。”凯奇的耳朵爱好的是别样的声音,它倾听的不是音乐,只是声音,比通常音响发烧友向往的声音还过犹不及,简直不是物理学的,而是病理学的。 记得艾斯勒说过,勋伯格的音乐的基本内容就是恐惧。“在人类发明轰炸机之前,他就已经把躲在防空洞里的人们的情感表达出来了;他经常使听众了解到,这个世界并不美丽。”随着轰炸机、导弹、原子弹、隐形轰炸机等接二连三地飞向天空,世界在某一个方面的发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