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急性间质性肾炎课件_1
AIN:急性间质性肾炎 广东省人民医院肾脏内科 郝文科 AIN 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AIN)为双側非化脓性肾间 质病变,以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伴嗜酸细胞浸润为特征, 肾小管常出现退行性变、甚至坏死。 一、概述 是一种临床综合征,由多种原因引起。 起病急骤。肾小球和血管多数正常。 不包括:1,肾小球炎伴发的间质性炎症;2,缺血和毒物对肾小管间质的损害。 文献报道AIN占不明原因急性肾衰的8~13%。(Kleinknecht D et al. Ann Med Interne Paris,1988,139,2:100) AIN 二、Etiology 引起AIN的原因很多,主要为药物,由抗生素引起者 占2/3,其中以B-内酰氨类为最多,其它为非类固醇抗炎 药、利尿药等也非常常见。 (一)B-内酰氨酶类 1,青霉素:新青I、II、III,PG,氨苄青霉素、氧哌嗪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等。 2,先锋霉素:先锋霉素I、II、IV、V、VI、Cefaclor、Cephapirin。 AIN (二)磺胺类 (三)抗结核药物:Rifampicin、Ethambutol (四)氨基糖甙类:gentamycin、Kanamycin、Tobramycin、立刻菌星、悉能等。 (五)其它抗生素:Oxytetracycline、Doxycycline、Tetracycline、Eryhromycin、Chloramphenicol、Vancomycin (六)非类固醇抗炎药 Indomethacin、Ibuprofen、piroxicam、Aspirin、氨基比林等。 (七)利尿药 Lasix、thiazides,Chlorthialidone,Ethacrynic Acid,Triamterene。 (八)其它 Allopurinol,Cimetidine,Wafarrin,Imurun,Captopril,Cifran,?-infern. AIN *AIN在60~70年代以前多由磺胺和青霉素引起。60~70年代 之后多由半合成青霉素引起。80~90年代引起本病的药物 种类更多,且为混合用药引起。 *近年来中药引起的AIN报道日益多见,应引起注意。 *临床上许多病例为药物过敏与药物肾毒性共同作用的结 果。 *欧洲透析移植协会报道,398例ARF由AIN引起者176例, 占44.2%,而由ATN引起者222例,占55.8%。 (Bennett WM, et al. The Kidney,1991.1430) AIN 药物对肾脏组织损害的分类 1,药物阻塞性肾病:药物通过在肾小管释出结 晶、诱发肾结石或促进血凝块而后损害肾脏或堵 塞输尿管而致病。 析出结晶阻塞肾小管:磺胺、大量的氨甲蝶呤。 诱发肾石症:乙酰唑胺、维生素D、噻嗪类。 形成血块阻塞输尿管:氨基己酸、氨甲苯酸。 2,药物对肾小管和间质的直接损害: AIN 近曲小管坏死:氨基糖甙类、头孢菌素、多粘菌 素、顺铂、汞、金制剂、依地酸盐。 远曲小管坏死:二性霉素B等。 集合管功能障碍:锂盐、四环素。 近曲小管多功能损害:过期变质四环素、水杨酸盐、巯嘌呤等。 3,免疫性损害 4,出血性膀胱炎:CTX、白消安、替卡西林、哌拉西林等。 AIN 三、Pathrology *病变双侧弥漫性分布。 *肾小球多数正常,各别可有轻度系膜细胞增生。 *光镜可见间质弥漫或多灶性淋巴和单核细胞浸润。 *肾小管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部分有肾小管坏死乃至再生。 *免疫荧光检查可见IgG和C3沿肾小管基底膜呈线性沉积。 (Serov VV et al. Zentralbl Allg Pathol.1986,132:385) AIN 四、发病机理 AIN发病机理为免疫机制,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1,细胞介导的免疫机制: *占主要地位 *用单克隆技术证实,间质浸润的细胞以淋巴细胞为主。 *细胞介导的损害导致迟发型超敏反应及T细胞直接介导的毒性作用。 AIN 2,体液免疫介导的机制 *某些药物引起的AIN,患者血IgE水平增高,肾间质出现 嗜酸性和含有IgE的浆细胞,提示速发性超敏反应参与了 本病的致病。 *新型青霉素I等药物所致的AIN,血循环中可测到TBM抗体; 病理IgG呈线性沉积在TBM上。 *除I及II型超敏反应外,III型超敏反应也可能在药物所致的AIN中起作用。 AIN 五、临床表现 (一)全身过敏反应: 1,药物热 用药后3~5天出现,发热者占87~100%,一般在感染发 热消退后再出现第二个体温高峰。(Smith WR et al. Am J Ne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