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梅毒乙肝母婴阻断的预防讲解材料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梅毒乙肝母婴阻断的预防讲解材料课件

八、上报 梅毒感染产妇所生儿童经随访追踪,明确诊断先天梅毒后上报。 先天梅毒,特别是新生儿用青霉素驱梅以后,几乎有近100%的临床治愈,生后6个月以内的新生儿梅毒血清试验可转阴出生6个月以后用青霉素驱梅治疗,其梅毒血清试验阴转率明显降低。 (3)影响青霉素治疗梅毒的效果。合并HIV感染的早期梅毒的治疗效果较差,治疗时必须与抗病毒药物联合用药。 九、预后 经规范治疗,能控制早产、死胎、死产,新生儿先天梅毒明显降低,但不能杜绝先天梅毒,有16.1%以上儿童感染。 国外报道先天梅毒远期精神、智力障碍达40%。 妊娠合并梅毒是否终止妊娠 25周以后治疗者宫内感染的概率高达46.4% 从接受治疗到分娩的时间少于30d,则先天性梅毒发生的机率极高 乳房没有皮损,哺乳不传染梅毒 随访 4. 先天梅毒治疗后1、2、3、6、12个月应随访加以评价。 非TP抗原血清试验应每隔2~3个月重复检测直至其转阴或下降≥4倍为止。如果其滴度在6~12个月保持不变甚至上升,则必须对患儿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测给予重新评价(包括脑脊液检查),并给予青霉素G 10天一疗程的方案。 乙肝传播防治 天水市秦州区妇幼保健院儿科 杨晓宇 一、流行病学 中国卫生部 2008 2006年 1-4 岁 0.96% 5-14岁 2.42% 1992年 以来儿童HBV感染者减少1900万 二、HBV母婴垂直传播 WHO 2001年指南指出HBsAg 携带者中90%是围产期感染。 HBeAg 阳性母亲在围产期传染给新生儿的危险性70%-90% , HBeAg 阴性HBsAg 阳性母亲在围产期传染给新生儿的危险性5%-20% 。 三、危害 乙肝病毒感染的危害:慢性化。年龄越小,形成持续性感染机会越大。围产期 80%持续性携带,幼儿期(1-4岁) 30%-50%,正常成人 5%以下。 在婴儿时期,特别是新生儿阶段,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受到病毒感染时,不能有效地识别和清除病毒,形成免疫耐受状,导致感染的慢性化 四、乙肝的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 母婴传播 性传播 母婴的传播途径 宫内传播 产时传播 产后及水平传播 五、HBV的母婴阻断 * 母婴阻断的重点时期:围生期是乙肝母婴 传播的主要时期 胎婴儿感染率在妊娠早、中期约为5%, 妊娠晚期及分娩时为25%~76%。 世界卫生组织 1991年提出全球儿童应接受乙肝疫苗注射。 1992年世界卫生大会提议1997年前各国把乙肝疫苗纳入免疫扩大计划。 1999年全球有超过90个国家把乙肝疫苗纳入本国的免疫计划。 六、预防与治疗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确定将普及儿童乙肝疫苗接种作为我国控制乙肝流行的主要策略。 新生儿及婴儿期 新生儿0、1、6月 可有效、长期预防HBV传播 中华肝病学会05年12月慢性乙肝防治指南 慢性HBsAg阳性携带母亲的新生儿 非活动性HBV携带母亲的新生儿 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 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HBIG,剂量应100IU,同时在不部位注射10μg重组酵母或20μg中国仓鼠卵母细胞(CHO)乙型肝炎疫苗 1个月后再注射第二针HBIG,并按程序(0、1、6)接种乙肝疫苗。 新生儿:大腿前部外侧肌肉 CHO苗重组CHO细胞技术为我国专有技术,用我国乙肝病毒流行株adr亚型的HBsAg基因 酵母苗酵母技术系美国默克公司技术转让,流行株为adw亚型 母婴传播阻断中细胞免疫起主要作用,重组酵母乙肝疫苗产生细胞免疫较早。国产乙肝酵母疫苗的母婴传播阻断率达到80.56%-92.59%(87.8%) 婴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产生的血清免疫效价最好,能较好地阻断HBV的母婴传播。 新生儿期接种乙肝疫苗后,随时间的推移,抗HBs可阴转,但仍具有对HBsAg的特异性免疫回忆反应,是再感染的有力免疫屏障。 新生儿期接种乙肝疫苗可受益终生。 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 阳性母亲的新生儿,第2针在第1针接种后1个月接种(1~2月龄);第3针在第1针接种后6个月(5~8月龄)接种。 如果出生后24小时内未能及时接种,仍应按照上述时间间隔要求尽早接种。如果第2针或第3针滞后,应尽快补种。 第2针和第1针间隔不得少于1个月。如第2针滞后时间较长,第3针与第2针间隔不得少于2个月,并且第1和第3针的间隔要在4个月以上。 * 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的预防 天水市秦州区妇幼保健院儿科 杨晓宇 一、梅毒母婴传播的流行概况 梅毒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发病率是衡量国家公共卫生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目前全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