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畿的良知信仰论和阳明学的宗教化_9443
王畿的良知信仰论与阳明学的宗教化
王畿的良知信仰论与阳明学的宗教化
内容提要:中晚明阳明学的宗教化,不仅构成儒学史研究的重要内容,还可以为中西方的比较宗教学研究提供丰富的素材。本文首先考察中晚明阳明学核心人物王龙溪的良知信仰论,以为阳明学宗教化的具体个案。然后在此基础上,力求在一个比较宗教学的视野中揭示中晚明阳明学宗教化的基本特征与不同取向。
主题词:王畿,良知信仰论,中晚明阳明学,宗教化
王畿(字汝中,号龙溪,1498-1583)是王阳明的高第弟子,不仅在中晚明阳明学的发展中居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对日本阳明学的形成也有重要的影响。其良知观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作为道德实践先天根据以及宇宙万物本体的良知,已经被视为终极实在,从而成为信仰的对象。而龙溪的良知信仰论,不但在中晚明的阳明学者中产生了相当的回响,更代表了阳明学宗教化的一个基本形态和主要取向。
一、
相对于宋代以来的朱子学,阳明学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将一切合法性与合理性的根源从外在的天理转化为内在的良知,以后者所代表的道德主体性取代前者的权威。虽然对朱子而言天理亦在人心,对阳明来说良知即是天理,但毕竟前者偏向于外在的客体性,后者倾向于内在的主体性。对于外在的天理,不论是出于如康德所谓的敬畏(achtung),还是出于如同席勒(friedrichschiller)所谓“对义务的爱好”(neigungzuderpflicht),都不免更多地需要以服从为原则,而对于内在的良知,却首先需要以自信为基本的出发点。阳明曾经赠诗与其同时代的朱子学者夏尚朴(字敦夫,号东岩,1466-1538)云:“铿然舍瑟春风里,点也虽狂得我情”,夏尚朴答诗则曰“孔门沂水春风景,不出虞廷敬畏情”,可谓鲜明地反映了服从天理与自信良知两者间的差别。
阳明晚年居越以后,致良知的理论与实践俱已臻化境,如龙溪所谓“所操益熟,所得益化,信而从者益众。时时知是知非,时时无是无非。开口即得本心,更无假借凑泊。如赤日丽空而万象自照;如元气运于四时而万化自行”。此时阳明致良知工夫已经日益真切、简易,正如阳明去世前一年(嘉靖七年,1527)在与安福同志别离之际所言:“凡工夫只是要简易真切。愈真切愈简易,愈简易愈真切”。简易真切之极,往往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绝”而生发出内在的信仰。嘉靖四年(1525)阳明在给邹守益(字谦之,号东廓,1491-1562)的信中说:“以是益信得此二字(良知)真吾圣门正法眼藏”。《传习录下》基本上为阳明晚年之语,其中也有强调对良知要“信”的话,所谓“良知本无知,今却要知;本无不知,今却疑有不知。只是信不及耳”。而在阳明归越之后所作的《月夜二首》诗的第一首中,阳明更自信地指出:“肯信良知原不昧,从他外物岂能撄!”由这些话语可见,阳明晚年思想中已经流露出对良知信仰的意味。
如果说以良知为信仰对象在阳明处还只是初露端倪的话,到王龙溪处则已经成为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了。对此,龙溪不仅有着高度的自觉,更是反复言及的话题。在整部《王龙溪先生全集》中,关联着良知而要求“信得及”、“信得过”者,至少有二十八处之多。在嘉靖四十四年(1565)留都之会上,龙溪指出:
良知便是做人舵柄。境界虽未免有顺有逆,有得有失,若信得良知过时,纵横操纵,无不由我。如舟之有舵,一提便醒。纵至极忙迫纷错时,意思自然安闲,不至手忙脚乱。此便是吾人定命安身所在。古人造次颠沛必于是,亦只是信得此件事,非意气所能及也。
在遗言中,龙溪也将自己工夫的得力处归于对良知的高度自信:
师门致良知三字,人孰不闻?惟我信得及。致良知工夫,徹首徹尾,更无假借,更无包藏掩护。本诸身,根于心也;征诸庶民,不待安排也。真是千圣相传秘藏,舍此皆曲学小说矣。明道云:天理二字,是吾体贴出来。吾于良知亦然。
万历五年(1577)闰八月,八十高龄的龙溪与张元忭、邓以赞(字汝德,号定宇,1542-1599)、罗万化(字一甫,号康洲,1536-1594)等人聚会会稽龙南庵,就在这次会中,龙溪对作为信仰对象的良知进行了如下的描绘:
夫天,积气耳;地,积形耳;千圣,过影耳。气有时而散,形有时而消,影有时而灭,皆若未究其义。予所信者,此心一念之灵明耳。一念灵明,从混沌立根基,专而直,翕而辟,从此生天生地、生人生万物,是谓大生广生、生生而未尝息也。乾坤动静,神志往来,天地有尽而我无尽,圣人有为而我无为。冥权密运,不尸其功。混迹埋光,有而若无。与民同其吉凶,与世同其好恶,若无以异于人者。我尚不知有我,何有于天地?何有于圣人?
“千圣过影”的说法来自阳明嘉靖六年(1527)征思田途中所作的《长
生》诗,所谓“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而龙溪这里更是明确认为,自然的天地以及以往的圣人在终极的意义上都并非永恒的实在,只有作为一念灵明的良知才是宇宙万物终极的创造性根源,所谓“生天生地、生人生万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反渗透系统操作维护技术手册1.pdf VIP
- 智慧物流园区可视化综合管控平台建设方案.pptx VIP
- 4.3 去括号(课件)青岛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pptx VIP
- DB3502Z 5009-2018-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图集.pdf VIP
- 上海市闵行区2024年六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docx VIP
- 风力发电机组电气安装作业指导书.docx VIP
- 安全文明施工承诺书.docx VIP
- 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主题班会PPT课件.pptx VIP
- 国际人才流动与治理报告——以美国为枢纽的分析2024.docx VIP
- 勿忘国耻,珍爱和平--国家公祭日主题班会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