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宝兆急重症的中医药防治_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鞠宝兆急重症的中医药防治_ppt课件

1、中医辨证辨体==西医辨病辨位 2、中医缓则治其本=西医急则治其标 3、中医重在调和==西医重在对抗 4、中医重现象状态=西医重结构功能 如何在把握宏观、整体、动态认知生命的大前提下, 弥补微观、分析、形态方面的不足! 心血管疾病症状 胸闷、心慌、气短 饱 餐 后 情绪变化 脉跳快慢不均 梦中惊醒、心跳 胸痛、心跳 高 血 脂 劳累后 寒 冷 高 血 压 气血水的五脏调节 肺主气 ----心主血----肾主水 肾纳气 ----肝藏血----肺行水 脾生气 ----肺行血----脾制水 肝调气 ----脾统血-----肝调水 心载气 ----肾化血----心载水 (1) 心为脏腑之主,从他脏治疗意义如何? (2) “心痹者,脉不通”与从络论治? (3) 痰浊证与高脂血证? (4) 血瘀证与血栓形成? (5) 血栓和脂脂堆积与AS? (5) 炎症反应与营卫状态? (6) 阴血虚证与脉络不通? (7) “阴血虚—痰浊血瘀—阳气衰微”与 胸痹心痛分型关系? 英雄可以不问出处,殊途也可以同归。但最后的“归”(即“结果”)则必定会被一个公认的统一化的标准或评价体系来—— 检验 只有获得了共同肯定的东西,而且还要具有更高的“性价比”,才可能在世界上更大的范围内传播和流行,也才可能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否则,只能到处寻求“扶持”,艰难度日,甚至坐以待毙。 世界已经“变平了”,中医药岂能关起门来自娱自乐? 9 这一层次的评价虽然更多的是患者的主观感受 但作为一门医学科学技术仍然需要有一个权威的临床诊断治愈标准如此一来,仍然避免不了“被统一化” 10 从中西文化比较中 ●找准坐标位置 ●构建国际传播渠道 寻求 与世界共舞 通过文化促进 中医药发展 特色 优势 疗效(根本) 竞争力(中医院、中药企业) 就医选择(患者) 不足 弱势 创新突破 11 传统文化根深叶茂 中医之树万古常青! * * * * * * 急重症的中医药 防治举隅 鞠宝兆 世界五大传统医学体系:中医药学、古希腊罗马医药学、印度医药学、埃及医药学、巴比伦医药学。 迄今,只有中医药学还以其完整而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可靠的防治效果,呈现在世人面前,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 中医学是将人体与自然社会相联系而研究其生理机制﹑病理变化及预防、诊治和康复的宏观医学。 中医学以传统文化为母体,产生于经验医学时代,属于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中医学? 中医“原汤”---中华文化 中医药理论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取古代思想文化的知识成果,与古代哲学、诸子文化、象数文化、官制文化、民俗文化、汉字文化天文历法等多种文化形态相互渗透影响。形成了中医独特的思维模式与理论体系。 中医学早在秦汉时期就形成了系统的知识体系,其核心知识主要包括生命知识、养生知识、疾病知识、诊病知识、治病知识、针灸知识、药物知识、方剂知识等方面。 是中国传统知识的具体体现和主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科技文化和宝贵医药资源。 中医“原食”=中医理论 中医有望对医学模式带来深远影响 “用现代生物学手段,用中医原始和 质朴的、讲究整体、注重变化为特 色的治未病和辨证施治理念来研究 亚健康以及慢性复杂性疾病,是东西方两种认知力量的汇聚,是现代医学向更高境界提升和发展的一种必然性趋势。” 《黄帝内经》 1、大厥、暴厥、暴厥、煎厥、尸厥 【气复返则生,不返则死】 2、五脏卒痛(真心痛、厥心痛) 3、高热(热病专篇、阴阳交证) 例: 真心痛 真心痛,手足凊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心痛不可刺者,中有盛聚,不可取于腧。 (《厥病》) 手心主少阴厥逆,心痛引喉,身热,死不可治。 (《厥论》) 例: 厥心痛—五脏心痛 (1) 肝心痛: 厥心痛,色苍苍如死状,终日不得太息,肝心痛也,取之行间、太衝。 (2) 肾心痛:厥心痛,与背相控,善瘛,如从后触其心,伛偻者,肾心痛也,取京骨、昆仑。 (3)肺心痛:厥心痛,卧若徒居心痛间;动作痛益甚,色不变,肺心痛也,取之鱼际、太渊。 (4)脾心痛:厥心痛,痛如以锥鍼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取之然谷、太谿。 《伤寒杂病论》 高热、亡阳、亡津、发黄、暴泻、痉厥、厥逆、衄血等急症治疗。其中四逆汤、三承气汤,白虎汤、大黄牡丹汤、桃核承气汤等方剂,已成为至今抢救急

文档评论(0)

gz2018g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