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圭川溪隧道出口DK201523DK201542初支开裂加固处理施工的方案
杭 黄 铁 路 工 程
TA1-2 施 工 方 案 报 审 表
施工合同段:新建杭黄铁路先期段HHXQZQ-1 编号:
致:北京铁研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杭黄铁路监理I标项目部:
我单位根据施工合同的有关规定已编制完成 圭川溪隧道出口DK201+523-DK201+542初支开裂加固处理施工方案,并经我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请予以审核、批准。
附:圭川溪隧道出口DK201+523-DK201+542初支开裂加固处理施工方案
承包单位(章):
技术负责人:
日 期: 专业监理工程师意见:
专业监理工程师:
日 期:
总监理工程师意见:
项目监理机构(章):
总监理工程师:
日 期: 注:本表一式4份,承包单位2份,项目监理、建设单位各1份。
新建杭黄铁路先期段HHXQZQ-1标
圭川溪隧道出口DK201+523-DK201+542初支开裂加固处理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
杭黄铁路站前Ⅰ标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五年七月
目 录
一、工程概况 1
1.1 设计概况 1
1.2 初支开裂段施工情况 1
二、变更设计参数 1
三、施工工艺及方法 2
3.1 斜向支撑施工 2
3.2 径向小导管施工 3
3.2.4 注浆 4
3.2.5 注浆效果检查 4
四、后续复工程序 5
圭川溪隧道出口DK201+523-DK201+542
初支开裂加固处理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1 设计概况
圭川溪隧道地处圭川溪山脉西南的中低山区,隧址起于浙江省淳安县屏门乡,止于徐家村,隧道起讫里程DK194+905-DK201+768,全长6863m。隧道设置1座横洞斜井,位于屏前村附近,长232m。
杭黄铁路站前1标三分部承建圭川溪隧道出口,施工里程为DK199+947.5-DK201+768,共1820.5m
1.2 初支开裂段施工情况
2015年7月7日,圭川溪隧道出口掘进至DK201+523时,掌子面线路方向左侧局部有渗水。2015年7月7日上午,分部管理人员、总监办罗总在现场进行检查时发现,DK201+528-DK201+540段线路左侧初支变形开裂;7月7日下午,总监办卢总在检查时发现裂纹有扩大趋势,其中DK201+535、DK201+537裂纹较明显,监控量测观测点显示,该段单次量测沉降量超过5mm,安全隐患较大。
卢总于当晚召开了圭川溪DK201+523-DK201+542段线路左侧初支开裂现场办公会,并制订了加固措施,要求对该段打斜向支撑加固并采用径向小导管注浆。分部根据会议纪要精神,制订了本段加固处理方案。
二、变更设计参数
(1) DK201+528-DK201+540段线路左侧中台阶及上台阶拱脚位置增加斜向支撑,支撑采用钢管,底部采用工字钢支垫;
(2) DK201+523-DK201+542段线路左侧增加小导管径向注浆,径向小导管采用φ42无缝钢管,间距1.2×1.2m(环向×纵向),孔深3.0m,管长1.5m,每环9根,共计15环;
(3) DK201+523-DK201+542段除已有的沉降变形观测点外,在DK201+535处增加1组沉降观测点,每天量测频率不得少于3次。
三、施工工艺及方法
3.1 斜向支撑施工
本段加固斜向支撑采用直径150mm钢管,为便于施工,采用施工用的高压风管替代,斜向支撑间距2.0m,每处2根,一侧支撑在底板上,并用工字钢支垫,一侧支撑在已施工的钢架上,采用满焊的方式固定,如下图所示:
3.2 径向小导管施工
3.2.1 设计参数
(1) 施工段落DK201+523-DK201+542,钻孔深度300cm,孔数135个。
(2) 注浆孔按浆液扩散半径3m布设,注浆孔按梅花形布置,孔口环向间距120cm,孔底环向间距150cm,纵向间距120cm。
(3) 注浆材料:采用水灰比为1:1的水泥浆。
(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