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举动需要大勇气[整理版].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课 小举措需要大勇气 【教学目标】 掌握新闻评论(记者述评)的体裁特点。 把握本文述评的内容与结构。 学习从日常生活、身边小事入手进行评论。 【教学重点】掌握新闻评论(记者述评)的体裁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1、预习课文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本的段落大意。 一、提出问题(1-2) 拉萨禁用塑料袋成功而为什么其他城市禁用“流产” 二、分析问题(3-8) 三方面反驳,指出关键在于坚决的执行态度 三、解决问题(9-10)指出小塑料袋危害极大,禁用需要大勇气 2、掌握相关文体常识 新闻评论是针对社会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或人们思想中的突出问题,在新闻媒体上发表的具有一定倾向的言论,是新闻传播媒体发布的各种评论的总称。新闻评论主要有社论、评论员文章、记者述评、短评、编者按、思想评论等。 1)记者述评的特点是融新闻与评论与一体,既有新闻报道的特性,也有评论的特性。在记者述评中,新闻事实是作为评论的对象或者论据而出现的,因此,它所叙述的新闻比较概括、扼要,议论不一定要很多,而要鞭辟入里、一针见血,做到以理服人。 2)记者述评,要做到及时,记者就要深入调查研究,平时有资料积累,要善于敏感地抓住问题。记者述评的新闻事实来自现实生活,直接反映生活的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它需要通过对大量事实的分析得出结论,再用大量活生生的事实进行证明。 3)寓理于事,或就事说理,不发抽象的议论,不讲空道理,道理讲得亲切自然,因而它更接近生活实际。 3. 研读课文 问题一:关于禁用塑料袋的问题,人们已经有过很多的议论,这篇文章选择拉萨市禁用塑料袋的信息来引发评论,这样有什么好处。 问题附带能力说明:让学生认识到新闻评论应该用新闻事实来说明白己的观点。实际上就是一般议论文中的论据与论点的关系问题。 塑料袋造成污染,这道理人人皆知。很多地方也曾经尝试禁止使用塑料袋,但最后总是由于种种原因“流产”。有人用种种理由为这种“流产”解释,使人产生错觉,认为禁止使用塑料袋是无法实行的。这篇评论选择拉萨市以及国外一些地区成功禁止使用塑料袋的信息来引发评论,说明“小小塑料袋难禁,究其根本,除了认识不到位之外,关键是缺乏‘断臂求生’的坚决态度”,“小举措需要大勇气”的观点就有了坚实的论据。这正是新闻评论所必需的。 问题二:禁用塑料袋的呼声早就有了,但为什么禁而不止呢? 附带要求:抓住文章中的结论句子。 ——运用塑料袋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多眼前的方便,要马上停用而难以割舍,因此形成了生活上的行为习惯而难以改变。 问题三:塑料袋好像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一样,但为什么国外却通过法律来规定不得滥用甚至不准使用,我们国家也采取相应的措施? 造成严重污染,难生物降解,在土地200年后才腐烂,焚烧产生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是20世纪“最槽糕的发明”。 问题四:那么,读了这篇记者评论,是否感到它是“小题大做”?为什么? 塑料袋使用后最终会污染环境,我们生活质量会受到干扰。只是因为它方便,也习惯了;禁止使用塑料袋的呼吁早已经听过无数次了,最终都不了了之,人们也就习以为常了。在此基础上,这篇评论引用了拉萨市民不使用塑料袋已经成为自觉行动的新闻事实,还引用了国外一些地区成功禁用塑料袋的事实,说明“白色污染”的源头其实就是人们的行为习惯。只要有决心,“白色污染”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读完这篇评论,我们不会感到它是“小题大做”。 问题五:联系实际生活,你现在每天还用多少个塑料袋?是否可以少用甚至不用?想想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小事无法引起我们注意但它的坏处却不少? 打开第一个水龙头没水,继续打开第二个 上卫生间用脚踩注水阀门 食堂浪费严重 每天晚上回到宿舍吃东西,垃圾随手丢 每天穿的鞋子脱掉后放在封闭的宿舍里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