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专业课程的设计矿井采区的设计.docVIP

采矿工程专业课程的设计矿井采区的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 程 设 计 ——设计说明书 题目: 宣二矿矿井采区设计 专业: 采矿工程 班级: **采矿3班 学号: **** 姓名: *** 指导老师:**** 2013年1月 目 录 采区概况 采区地质 采区地质及水文地质 采区煤层特征 煤尘与瓦斯 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采区储量 采区生产能力及采区服务年限 采区工作制度 采煤方法 4.1 采煤方法的选择 4.2 回采工艺的确定 4.3 采煤机械的选用 4.4 工作面参数及开采顺序 采区巷道布置 采区生产系统 巷道断面选择 采区下部车场 采区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 第一章 采区概况 宣二矿井田大部分地区隶属宣化县顾家营镇所辖,部分位于张家口市下花园区辛庄子乡。宣东井田交通方便,京包铁路由井田西南部通过,京张公路、宣大高速公路从井田中部通过,井田北部距东西向的宣(化)庞(家堡)铁路约3.5km。其地理坐标为东径115o07′18″~115o11′16″,北纬 40o31′20″~40o34′52″。其范围:西南以小煤矿(局部以9#煤层露头)和F40断层为界,西北及东北分别止于F2及F18断层,东以F22、F19、F34断层为界,东南止于F12断层南北长约8 Km,东西宽约5 Km,面积24.90Km2。上图为采区交通图。 其开采范围为:西北以F2断层为界,南部以F5断层为界,东部以F14为界,东北以F18为界,南北长约4公里,东西宽约5公里,面积约为20.30平方公里。 采区地质 2.1 采区地质及水文地质 本井田位于太行山拱断束东翼边缘的断阶上,西侧为上升的太行背斜主体,东侧紧靠下降的华北断拗带的边缘,正处在构造上升与下降间的过渡地带,所以区内构造以剪切断裂构造为主,褶皱表现轻微。井田基本构造形态为一短轴向斜盆地和被断层复杂化了的平缓单斜层,地层产状总的趋势是:走向N20~50°E,倾向东南,倾角一般为5~25°,局部达40°。 井田范围内所揭露的断层均属高角度正断层,断层倾角一般为65~70°。根据断层的延展方向,可将其分为三组,即南北向组、北东向组和东西向组(以北东向断层为主),纵横交错。由于断层发育,严重地破坏了煤系地层的连续性,并形成了一系列阶梯状的地垒和地堑及小型褶皱和小型盆地等复杂构造,致使采区和工作面都难以正常布置,经有关部门批准,本矿井地质条件类别属于Ⅲ类。 宣二矿井田内地势平坦,西北高东南低,地面标高在80m~125m之间,其坡度西部为千分之七,东部为千分之四,地表径流良好,井田中部有瞎马河,西南部有白马河流过,两河均发源于变质岩山区,为季节性河流,属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 根据1963年资料,白马河北岸最高洪水位线设有5个洪水位点,记载最高洪水位为+111.48m~+102.54m;瞎马河最高洪水位线两岸设有21个洪水位点,记载最高洪水位为+120.61m~+87.24m。 白马河在东青山村以东河床下伏寒武、奥陶系碳酸岩地层,地表水在此可渗入河床补给岩溶地下水。 本井田内含水层自上而下的水文地质特征为: 中奥陶统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 为本区主要含水层,巨厚,高水头,一般具有来势凶猛、涌水量大、持续时间长和造成损失严重等特点,是本矿区开采9#煤的主要危害。 大青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大青灰岩为8#煤的直接顶板,层位和厚度较稳定,是开采8、9#顶板进水的主要含水层。岩性为灰色、深灰色石灰岩,质较纯,厚度为1.20m~8.23m,平均厚度为4.46m左右。西南部为隐伏露头,东北部为埋藏区,埋藏深度100m~1000m。由于厚度比较薄,被构造切割后,成为若干个不连续的短块。在自然状态下,大青灰岩与奥灰只在短裂带附近有较弱的水循环交替。本层层位稳定,涌水量不大,但含水性不一,为局部富水性强的溶洞裂隙承压含水层,是开采下组煤时正常涌水的主要充水水源。 5~7#煤间砂岩、伏青灰岩裂隙岩溶含水层 本层厚度变化大,常呈2~3层复合结构的含水层组,总厚度由1.5m~91.28m,一般厚度10m~30m。砂岩多为细砂岩,局部为粗砂岩,多为泥质胶结,伏青灰岩一般厚1m~2m。砂岩中含小砾石,裂隙发育,水多集中在此层。本层含水性极弱,属富水性极弱的裂隙岩溶承压含水层。野青灰岩、砂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层位稳定,厚度0.70m~21.03m,一般厚6.8m~13.2m,野青灰岩靠近露头处有溶洞和溶蚀现象,溶洞、裂隙多被新生界黄泥充填,深部溶洞逐渐消失。砂岩以中细砂岩为主,多为泥质胶结,富水性极不均一,从上到下逐渐减弱。本含水层为含水性弱的饿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 2#煤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 该含水层层为稳定,但厚度变化大,为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