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睑下垂 ---下垂之上睑 概述 Blepharoptosis,Ptosis 双眼自然平视,上睑遮盖角膜超过2mm 提上睑肌(横纹肌)--动眼神经;Muller肌(平滑肌)--交感神经 正常提上睑肌运动幅度14-15mm,其中2mm是因它与上直肌的联系引起。故上睑运动在2mm左右,可认为是眼球上转的影响或Muller肌参与的结果。 中医理论 中医称上睑下垂为“上胞下垂”或“睑废”。中医认为,脾主肌肉。根据五轮学说,胞睑(眼睑)属肉轮,在脏属脾,脾与胃相表里,故肉轮疾患每与脾胃病变有关。因此认为本症多系脾虚气弱,脉络失和,腠里开疏,邪风客于胞睑所致。 分类(先天性和后天性) 先天性:提上睑肌发育不全或缺损,或因支配它的中枢性和周围性神经发育障碍 。 发病率0.12%,单侧75%。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 后天性:因神经或肌源性病变、外伤、眼病、肿瘤等因素引起。 其它分类方法包括:单侧和双侧性;部分和完全性;真和假性等 先天性:又分四类 单纯性:上直肌功能正常,占77%。为单纯提上睑肌功能减弱或丧失造成。 伴眼外肌麻痹:上直肌及下直肌功能障碍,致眼球上转受限,内直肌、多条或全部眼外肌麻痹也可见。主要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障碍造成。占12%。 伴睑部或其它部位先天异常:小睑裂、倒向型内眦赘皮、内眦间距增宽、鼻背塌陷(眼睑五联症,Komoto氏综合征)。还有的合并小眼球、睑缺损、多指、并指等 伴Marcus-Gunn(下颌-瞬目联带运动):三叉神经核的翼外神经部分与提上睑肌神经核区域间存在异常联系,或三叉神经与动眼神经之间在周围发生运动支的异常联系 后天性(一) 动眼神经麻痹性:可不完全性或完全性,可中枢性或周围性,可伴有其它眼外肌或眼内肌麻痹症状。对因治疗,无效时再手术 交感神经麻痹性:支配Muller氏肌的交感神经麻痹,伴同侧瞳孔缩小、睑裂缩小、眼球内陷、颜面潮红无汗等,称Horner氏综合征。一般程度较轻,多单侧,下垂2mm左右。病因可为肿瘤、炎症、结核、外伤等。对因治疗。 肌源性:重症肌无力最常见。手术只在全身病情停止并稳定一年以上。是神经肌肉接头处神经介质传递障碍的结果。 后天性(二) 外伤性:损伤提上睑肌、Muller氏肌或动眼神经造成。如蝶鞍部肿瘤可伤及动眼神经。 机械性:外伤后瘢痕、上睑神经纤维瘤、血管瘤等。 老年性:皮肤松弛,眶隔薄弱,脂肪脱出,眼球内陷,提上睑肌与Muller氏肌供血不足,肌纤维渐趋萎缩乏力等综合因素导致。 癔病性:突然发生,多双侧,可伴瞳孔扩大、黑蒙、管视和精神症状。 假性:上睑皮肤松弛、上睑缺乏支撑、眼轮匝肌痉挛、眼位异常、保护性上睑下垂、Duane综合征、A-V综合征、Marin Amat综合征等 程度 睑裂宽度测量:正常值8mm。眼球原在位时中央部的睑裂宽度。受下睑位置异常影响。 原在位角膜反光与上睑缘距离:若上睑缘遮盖角膜反光,用手抬起上睑至看到角膜反光的距离为负毫米数。正常为+4-+5。与对侧眼或正常值的差即为患侧上睑下垂的量 除去额肌力量,双眼差别2-4mm为轻度;5-7mm为中度,大于7mm为重度 或:上睑缘位于瞳孔上缘为轻度;瞳孔上缘和瞳孔1/2之间为中度;遮挡瞳孔1/2以上为重度 治疗:先天性 重度下垂:3-5岁为宜;若双侧,为预防仰视抬颌、脊柱后弯、弱视等可考虑1岁即作;单侧不伴畸形可推迟至入学前 中度:瞳孔未全遮挡,额肌好者可在入学前手术;也可早作。 轻度:可待能耐受居麻或更大再作。 伴眼外肌麻痹:先矫正斜视 伴眼部或其它部位异常:Komoto先矫正内眦赘皮、小睑裂、塌鼻梁;Marcus-Gunn大部分随年龄增长症状减轻或消失,青春期发育后仍无改善,再手术。 治疗:后天性 全身疾病造成:查明原因并治疗,全身病消失,病情稳定6-12月以上再手术。 动眼神经麻痹性:保守治疗1年左右确认无恢复可能再手术。伴眼外肌麻痹先矫正斜视 外伤性:提上睑肌撕裂或断离、骨折移位压迫应立即手术;钝挫伤或血肿压迫,一年以上确无恢复可能再手术。 重症肌无力性:病情停止稳定,上睑下垂固定不变,一年后再手术。 机械性和老年性:治疗原发病基础上,对症处理。 术前检查(提上睑肌肌力) Berke法:阻断额肌力量后,先向下看,然后尽力向上看,运动幅度即为提上睑肌运动幅度(包括了提上睑肌力和Muller肌力量和眼球上转带动上睑运动的综合作用)。提上睑肌肌力:正常13.37±2.55mm 8mm以上为肌力良好,4-7mm为中等,0-3为弱。 下睑缘位置不正时:阻断额肌力量后,先向上看,测中央部上睑缘与6点角膜缘的距离。双上睑下垂,向上看时抬高一只眼的上睑使其注视,测量对侧眼上睑缘与下角膜缘距离。正常人9mm。 术前检查(额肌肌力等) 先向下看,再尽力上看,观察眉弓下缘上提毫米数,即额肌运动幅度。 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