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_00010.docVIP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_00010.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_00010

第六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二战后期,美国和苏联以实力确立了两分天下的雅尔塔体制。二战结束不久,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动了“冷战”,两极格局逐渐形成。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西欧、日本、中国、第三世界等新兴力量的崛起,整个世界出现了多极化趋势。随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当今世界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不断增强。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出现新局面。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对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作出重大调整,外交政策不断成熟,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第10讲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与世界多极化趋势 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轻巧识记]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思维升华] 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的关系 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二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下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一般而言,两格格局的结束意味着“冷战”的结束和雅尔塔体系的瓦解。 [辨析比较] 两极格局、两大集团、两大阵营 两极指的是美、苏两极;以美、苏为核心,形成北约、华约两大政治军事集团,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同时,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分别加入两大阵营。 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亚非拉国家及社会主义的南斯拉夫不属两大阵营。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90年代初,东欧剧变、华约解散、苏联解体,两大集团、两大阵营、两极格局不复存在,“冷战”结束。 [史论术语]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深刻影响了战后世界形势的发展。两极格局下,局部战争不断,但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世界战争。 ②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是“冷战”信号,杜鲁门主义是“冷战”宣言书,是“冷战”开始的标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加剧了“冷战”的程度。德国首先成为美苏“冷战”的焦点。 ③美苏“冷战”打破了以西欧为中心的旧格局;美国与苏联的对峙导致了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对世界各国的安全与主权以及世界和平形成严重威胁。 [概念阐释] 综合国力 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它包括政治、经济、科技、国际影响、文教、外交、资源七个方面的实力。其中,经济和科技已经成为决定性因素。 [轻巧识记] 1.世界多极化趋势 2.欧共体的形成 [易误指正] 不结盟运动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不结盟”。是亚非拉新兴独立国家之间的联合自强,抵制美苏两极格局下的霸权政策。不结盟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要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实现全面彻底裁军。 [辨析比较] 结盟与不结盟 结盟指两国或多国结成同盟,缔约国一方与缔约国之外的国家发生冲突,同盟各国有支持的义务。新中国成立初,曾经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缔结盟约,对维护新生政权稳定起到重要作用。20世纪60年代,随着中苏关系破裂;中苏同盟已经名存实亡。1980年,中苏盟约到期后自动中止,中国正式提出了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20世纪60年代,第三世界国家发起不结盟运动。不结盟运动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实现全面彻底的裁军。它改变了少数大国决定国际事务的局面,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了多极化。 [史论术语]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标志着法德之间的矛盾化解,为西欧走向联合铺平了道路,向独立自主方向发展。 ②20 世纪 80 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并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③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轻巧识记]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易误指正]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但并不意味着整个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苏东剧变只能说明苏联模式的失败,而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当前中国已探索到了正确的道路。 [辨析比较] 多极与多个力量中心 作为世界的“极”,必须具备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苏联解体前,美、苏是名符其实的两个“极”。苏联解体后,世界逐步形成美、欧、日、中、俄等多个力量中心,其中美国可算正式的“极”,其它国家只能算“力量中心”,还不满足“极”的条件。因此,目前还不能说是多极世界,只能说是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单纯从经济格局看,20世纪70年代以来,形成美、日、欧三足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