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法学院刑事法研究中心.DOC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法学院刑事法研究中心.DOC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法学院刑事法研究中心

第七讲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先看一个案例: ——“护母孝子刺死继父被轻判5年 数十邻居联名求情”,载2014年4月24日东方早报。 案情:1993年,被告人小马母亲带着小马与张某一起生活。此后将近20年里,张某因为赌博和吸毒,先后被行政、刑事处罚。2012年8月,张某获释回家。此时,小马刚参加工作不久,在了解继父的种种劣迹以及刑满释放不愿正常工作等情况后,他省下每月大部分工资为快退休的母亲补交养老保险。“我已攒了2.5万元,如果不是他,我马上就能为母亲补交3万元养老保险了。”让小马愤怒的是,不愿工作的张某屡次向他和母亲要钱,引发家庭争吵。小马母亲当庭作证说,很多次张某向她要钱时,小马都说,“妈妈就那么点工资,家里还要开销,没钱的。你以后要钱向我要,别和妈妈吵了。” 但张某仍一再向妻子要钱,不能满足时,便以出售房产、赶走母子俩相威胁。2013年6月28日中午,张某再次向小马要钱,小马说:“这已是第三次借钱了。之前都是我妈跟我借的,后来我才知道是借给他的。”小马当即予以回绝,张某便欲给小马母亲打电话。在张某转身拿手机时,小马拿起了桌上的一把尖刀。在双方随后的争执中,小马用尖刀刺死张某。 一个是长期在劳教场所服刑,身陷吸毒恶习的“大烟鬼”;一个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用积攒的工资为母亲补交养老保险的“乖小孩”。既为父子,为何竟拔刀相向?对这样的案件又该如何判决? 经开庭审理,被告人被以故意杀人罪定罪量刑。审判长对此进行了解释。 1、为何认定故意杀人? 本案审判长、长宁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杨惠新表示,就定罪而言有两个理由: 一方面,从小马将行凶用的尖刀藏匿于随手可取之处,对张某怀有不满、事发当日发生争执后不计后果的行为特点等分析,小马主观上具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 另一方面,从小马实施犯罪行为所用刀具的特点、刺戳张某的身体部位及频次来看,都足以致人死亡。故意杀人罪在主观上须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因此,小马的行为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 2、为何轻判5年有期徒刑? 关于量刑问题,杨惠新解释:第一,小马有自首情节而且有悔罪表现。第二,张某有不良嗜好、不履行家庭责任又威胁羞辱家庭成员的过错。第三,根据刑法规定,被告人所受刑罚应与其所犯罪刑相当。 本案被告人小马故意杀人的行为依法应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10年以上有期徒刑,但因为具有自首等情节,依法可在有期徒刑3年至10年的刑罚幅度内量刑。但如判处其有期徒刑3年这一法定量刑幅度内的最低量刑,将与刑法罪刑相适应原则不符。因此,综合考虑全部案情后,法庭决定判处小马有期徒刑5年。 昨天下午,长宁区法院对这起故意杀人案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小马被法庭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 请同学们先讨论一下,有个初步的认识。 接下来再讲今天的课程内容—— 一、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种类 根据各具体犯罪的直接客体以及各罪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将此类犯罪分为以下几类: (一)侵犯公民生命、健康的犯罪。包括故意杀人罪,过失致人死亡罪等4个罪名。 (二)侵犯妇女、儿童身心健康的犯罪。包括强奸罪,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等3个罪名。 (三)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的犯罪。包括非法拘禁罪,绑架罪,拐卖妇女、儿童罪等11个罪名。 (四)侵犯公民名誉的犯罪。包括侮辱罪和诽谤罪2个罪名。 (五)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包括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破坏选举罪等4个罪名。 (六)妨害婚姻家庭权利的犯罪。包括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重婚罪等6个罪名。 (七)侵犯其他权利的犯罪。包括诬告陷害罪,刑讯逼供罪,暴力取证罪等7个罪名。 上述分类并不是绝对的,如诬告陷害罪可以归入侵犯名誉的犯罪,刑讯逼供等罪也可归入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犯罪,但由于这些犯罪侵犯人身权利借助了国家公权力,有时归入渎职犯罪研究。 二、故意杀人罪 (一)条文 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理论问题 1、本罪侵犯的对象是有生命的自然人,而不管这个人的生命价值、生命能力如何,因此,无论是刚出生、无继续存活希望的婴儿,是生命垂危濒临死亡的病人或老人,或者待决的死囚,都可以成为杀人罪的对象。反之,如果杀害的是一个无生命的人,如对着死人开枪,或者杀害的是尚未出生的胎儿,就不能构成杀人罪。由此,人的生命从什么时候开始,又在什么时候终止,就成为杀人罪的一个重要法律问题。 关于人的始期,刑法理论上认识不一,主要有阵痛说、一部露出说、全部露出说、独立呼吸说等。我国刑法采纳最后一种学说,认为胎儿脱离母体,开始独立呼吸是生命开始的标志。关于人的终期,过去有心脏停止跳动说、呼吸停止说、人体机能丧失说及综合判定说等,但是近年来随着医学的进步,逐渐认为传统的心死亡和肺死亡概念已经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