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七章 常见传染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 概述
传染病是由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等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一、传染过程 传染过程简称传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人体与病原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是否引起疾病取决于病原体的致病力和机体的免疫力两个因素。 产生5种不同的结局:病原体已清除;隐性感染;显性感染;病原携带状态;潜伏性感染。 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传染病具有下列4个基本特征: 1.有病原体 大多数传染病有明确的病原体,对传染病的诊断、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2.有传染性 是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 3.有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 4.有免疫性 人体感染病原体后,均可产生特异性免疫。 三、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1.传染源 病人、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2.传播途径 空气、水、食物、接触、虫媒、血液(血制品)、土壤及母婴传播。 3.人群易感性 易感者在特定人群的比例。 四、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分为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五、传染病的临床特点 病程发展有阶段性 分为: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六、传染病的预防 1.管理传染源 (1)对传染病病人管理必须做到“五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根据2004年12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传染病分为3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2种。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城镇要求2小时内上报,农村不超过6小时。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炭疽等26种。为严格管理传染病,城镇要求12小时内上报,农村不超过24小时。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性、地方性斑疹伤寒和手足口病等11种。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2)接触者的管理:在检疫期间根据情况可预防服药或预防接种。 2.切断传播途径 (1)了解各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①经呼吸道传播的有麻疹、水痘、腮腺炎、百日咳、白喉、流脑等。2003年流行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也属于此类; ②经虫媒传播的有流行性乙型脑炎; ③经胃肠道传播的有细菌性痢疾、脊髓灰质炎、肝炎等。 (2)一般卫生措施:消化道传染病采取“三管二灭”(管理水源、饮食、粪便,灭苍蝇、蟑螂);呼吸道传染病采取房间保持通风,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呼吸道传染流行季节戴口罩。 七、小儿传染病的护理管理 1.建立预诊制度 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切断传播途径。 3.疫情报告 护理工作人员是传染病的法定报告人之一。防止传染病的播散。 4.密切观察病情 5.卫生宣教 卫生宣教是搞好传染病管理的重要环节。
第二节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咳嗽、流涕、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及全身皮肤斑丘疹为主要表现。 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麻疹流行,8个月之前的婴儿患病和大年龄儿童麻疹的出现,是我国麻疹流行的新特点。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为RNA病毒。 麻疹病毒侵入易感儿后出现两次病毒血症。 麻疹病毒随飞沫侵入上呼吸道、眼结膜上皮细胞,在其内复制繁殖并通过淋巴组织进人血流,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此后,病毒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肝、脾、骨髓)吞噬,并在其内大量繁殖后再次侵入血流,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引起全身广泛性损害而出现高热、皮疹等一系列临床表现。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如合并肺炎传染性可延长至出疹后10天。 2.传播途径 麻疹病毒,主要通过喷嚏、咳嗽和说话等空气飞沫传播。密切接触者可经污染病毒的手传播。 3.易感人群和免疫力 普遍易感,易感者接触病人后,90%以上发病,病后能获持久免疫。 4.流行特点 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两季为主,高峰在2~5月份。青少年及成人发病率相对上升。 三、临床表现 1.潜伏期 平均10天,接受过免疫者可延长至3~4周,潜伏期末可有低热、全身不适。 2.前驱期(出疹前期) 从发热至出疹,常持续3~4天,以发热、上呼吸道炎和麻疹黏膜斑为主要特征。此期患儿体温逐渐增高达39~40℃。 结膜充血、畏光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2026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docx VIP
- 施工现场车辆安全教育.pptx VIP
- 给排水系统学习培训ppt课件.pptx VIP
- 2025北京市十八里店乡人民政府城市协管员招聘2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输血科管理制度、程序性文件、SOP文件.docx VIP
- 05J909_工程做法_建筑专业图集.docx VIP
- 2021海绵城市设施通用图集.docx VIP
-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3百合花》优质课(29张PPT)课件.pptx VIP
- 钢丝帘线压延机生产线(中文参考).doc VIP
- 2025年福建省福州市辅警协警笔试笔试预测试题(含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