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古代诗歌鉴赏 四、赠友送别类.pptVIP

2013届高考古代诗歌鉴赏 四、赠友送别类.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届高考古代诗歌鉴赏 四、赠友送别类

四、赠友送别类 多情自古伤离别,一种分别多样情 题材特征 古代交通不便,通讯不畅,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为了求仕而不得不暂离家园,为了从军服役而不得不辞亲别友,为了赴任迁谪而不得不别妻离子,为了躲避战祸灾荒而不得不背井离乡。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吟诗赠别。 标志 1、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此类诗常用如下意象:①柳、酒、月、水四大意象。柳(柳枝、柳条、柳丝、柳叶、柳絮等):以:“柳”寓“留”,以“青”托“情”,以“缕”谐“旅”,以“丝”代“思”,以软条拟柔情,以细叶状愁眉,以飞絮零落喻人生飘沦。酒:把酒壮行,借酒浇愁,以酒劝慰。月:一方面月有阴晴圆缺,人又悲欢离合;另一方面月光普照大地,是离人们异地同心的见证。所以送别诗中的月总有一种寒冷孤寂的色彩。水:以水之纤柔象征离情的缠绵,以水之深淼象征离情的悠长,以水之清寂象征离情的凄切,以水之空濛象征离情无边。②草(离情之漫长)、(孤飞之)雁、清泪、骊歌(离别之歌)、灞桥、南浦、兰舟、长亭、孤舟(帆)、古道、冷雨、清猿等意象。 内容情感 1、哀婉凄伤的离别之愁。“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凄凉惨淡的意境与哀婉凄伤的离愁别绪是送别诗中最传统的基调和最常见的情感风格。特别是在送别迁客,送别落第举子,或客中送别、病中送别、佳节送别以及乍逢旋别中更易使人产生别易聚难、前途茫然的凄怆感。 2、忧伤愤懑的不平之意。这类诗主要借送友自写胸臆、一吐块垒,或借别情来明心志(如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以反映个人命运际遇的变化或时代社会政治的情况,多见于迁谪、归隐时的送别诗,表达失意之情,愤懑之气。 内容情感 3、激昂慷慨的勉励之情。在一些宦游(为功名而游)而别、杀敌报国而别、新官上任而别的送别中,文人士子们更是胸怀大志,伺机报国,渴望“赢得生前身后名”,借送别表达激昂高亢、蓬勃奋发的精神。如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4、劝勉慰藉的关切之意。这类诗劝勉慰藉与友情同在,借送别表达作者对友人关心、抚慰、牵挂、勉励之情。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别董大》(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常用技法 1、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诗人触景伤怀,常借落日余晖、明月孤帆、渡头柳絮、流水通波、江风寒雨、清猿北雁、浮云飞蓬这些意象,营造一种迷茫而悲凉、空廓而深沉的意境。先写景后抒情,一般叫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先叙别后写景,一般叫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2、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心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感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深,大有“物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意思。这种技法常与拟人的修辞手法一起合用。例如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二)“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常用技法 3、以乐景衬哀情(也叫乐景写哀或反衬)。冷色调的凄风苦雨,渲染出清冷萧瑟的送别环境,正好衬托离别的哀愁。暖色调的良辰美景又何尝不能反衬离人的懊恼?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和离别的难堪,美好景色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使人物的感伤之情倍感沉郁。 4、想象(也叫虚拟或虚实结合)。送别诗常在作者触景生情的基础上向前推想,或想象分别后朋友行旅中的孤寂,或虚拟所到之地的民情风俗,或设想未来可能遇到的种种情景,或设想其别后的行旅之景和愁苦心境。这些想象实质上是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 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魏十六还苏州 皇甫冉① 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②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注】①皇甫冉;唐代诗人。作者的朋友魏十六曾从苏州(即“姑苏”)到常州(即“毗陵”,唐代常州为毗陵郡)方向来拜访他;魏十六返回苏州时,作者乘船相送。②阴虫:指蟋蟀。 1、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2、全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1、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时内心的沉重与感伤,也表达了设想别后而流露出的留恋、孤独和惆怅。 2、全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诗中的“实”是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深夜的环境,“虚”是诗人想象别后的明天,自己在归舟中回望苏州,只见悠悠白云而不见友人;诗人借助想象,运用以虚写实的手法拓展了诗歌意境,深化了送别友人时的感情(留恋、孤寂和感伤)。 * *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