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颈椎病及其康复治疗课件
(2)、自我牵伸技术 增加颈椎前屈活动范围:患者坐位或立位,双手交叉置于后枕部,缓慢的向前压使颈椎前屈,牵伸颈椎后伸肌群。 增加颈椎后伸活动范围:患者坐位或立位,双手交叉置于前额,缓慢的向后压使颈椎后伸,牵伸颈椎前屈肌群。 增加颈椎侧屈活动范围:患者坐位或者立位,一手固定牵伸侧肩部,另一手置于同侧颞部,置于颞部的手使头部向非牵伸侧屈曲,牵伸颈部侧伸肌群。 4、运动疗法 颈椎的运动治疗是指采用合适的运动方式对颈部等相关部位以至于全身进行锻炼。运动治疗可增强颈肩背肌的肌力,使颈椎稳定,改善椎间各关节功能,增加颈椎活动范围,减少神经刺激,减轻肌肉痉挛,消除疼痛等不适,矫正颈椎排列异常或畸形,纠正不良姿势。长期坚持运动疗法可促进机体的适应代偿过程,从而达到巩固疗效,减少复发的目的。 颈椎运动疗法常用的方式有徒手操、棍操、哑铃操等,有条件也可用机械训练。类型通常包括颈椎柔韧性练习、颈肌肌力训练、颈椎矫正训练等。 此外,还有全身性的运动如跑步、游泳、球类(羽毛球)等也是颈椎疾患常用的治疗性运动方式。 5、矫形支具应用 颈椎的矫形支具主要用于固定和保护颈椎,矫正颈椎的异常力学关系,减轻颈部疼痛,防止颈椎过伸、过屈、过度转动,避免造成脊髓、神经的进一步受损,减轻脊髓水肿,减轻椎间关节创伤性反应,有助于组织的修复和症状的缓解,配合其他治疗方法同时进行,可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最常用的有颈围、颈托,可应用于各型颈椎病急性期或症状严重的患者。颈托也多用于颈椎骨折、脱位,经早期治疗仍有椎间不稳定或半脱位的患者。 六、颈椎病的预防 医疗体育保健操的锻炼 避免长期低头姿势 颈部放置在生理状态下休息 避免颈部外伤 避免风寒、潮湿 重视青少年颈椎健康 3、推拿和正骨手法 作用: 具有调整内脏功能、平衡阴阳、促进气血生成、活血祛瘀、促进组织代谢、解除肌肉紧张、理筋复位的作用。基本手法有揉法、点法、按法、拿法、一指禅与扳法等 方法 :(1)在颈背部反复作掌揉、拿法和一指禅推法,然后在颈肩部的督脉、手三阳经的部分俞穴如风池、风府、肩内俞、肩井、天宗、缺盆等穴作点、压或拿法,再在斜方肌与肩胛提肌处行弹拨法。若为神经根型,手法治疗应包括肩、肘、手的主要穴位;若为椎动脉型,应包括头、脸部的百会、太阳等穴位。接着用旋扳手法。最后以抹法、叩击、拍法作结束。 (2)施行旋扳手法时,先嘱患者向一侧旋转颈部,施术者两手分别置于病人的下枕部和枕后部顺势同时稍用力旋转头颈。此时必须注意: 1)旋转角度不可过大 2)不可片面追求旋颈时可能发出的咔嗒声 (3)注意事项: 1) 对于脊髓型颈椎病,一般不主张进行推拿治疗,轻型脊髓型颈椎病不一定要禁忌推拿治疗,只是手法宜温和,免除旋扳手法。 2)推拿必须由专业医务人员进行 3)颈椎病手法治疗宜柔和,切忌暴力。椎动脉型、脊髓型患者不宜施用后关节整复手法。难以排除椎管内肿瘤等病变者、椎管发育性狭窄者、有脊髓受压症状者、椎体及附件有骨性破坏者,以及诊断不明的情况下,禁止使用任何推拿和正骨手法 4、针灸疗法 作用: 调整人体经络脏腑气血的功能、消除或减轻颈椎病所引起的头痛头晕、颈部酸痛、活动不便、耳鸣、上肢麻木及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 穴位选择: 百会、风池、风府、肩井、颈椎夹脊、大椎、大杼、手三里、内关、列缺、合谷、阳陵泉、委中等加减 (二)康复治疗 1.物理因子治疗(理疗) 物理因子治疗的主要作用是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解除肌肉和血管的痉挛,消除神经根、脊髓及其周围软组织的炎症、水肿,减轻粘连,调节植物神经功能,促进神经和肌肉功能恢复。常用治疗方法有: (1)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 (2)低频调制的中频电疗法 (3)超短波疗法 (4)超声波疗法 (5)如光疗、磁疗、电兴奋疗法、音频电 疗、干扰电疗、蜡疗等 2、 牵引治疗 颈椎牵引是治疗颈椎病常用且有效的方法。颈椎牵引有助于解除颈部肌肉痉挛,使肌肉放松,缓解疼痛;松解软组织粘连,牵伸挛缩的关节囊和韧带;改善或恢复颈椎的正常生理弯曲;使椎间孔增大,解除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拉大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内压力。调整小关节的微细异常改变,使关节嵌顿的滑膜或关节突关节的错位得到复位; 颈椎牵引治疗时必须掌握牵引力的方向(角度)、重量和牵引时间三大要素,才能取得牵引的最佳治疗效果。 (1)牵引方式:常用枕颌布带牵引法,通常采用坐位牵引,但病情较重或不能坐位牵引时可用卧式牵引。可以采用连续牵引,也可用间歇牵引或两者相结合。 (2)牵引角度:一般按病变部位而定,如病变主要在上颈段,牵引角度宜采用0-10°,如病变主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