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古诗词鉴赏2013中考复习.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诗词鉴赏2013中考复习

鉴赏知识的“盘点”。 (一)内容主旨、思想情感 1、边塞诗?? 常用词汇: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孤独伤感、思乡念亲、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等(如《渔家傲?? 秋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田园诗?? 常用词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闲适愉悦、悠闲快乐等(如《钱塘湖春行》 《归园田居》) 3、送别诗?? 常用词汇:忆友怀旧、依依不舍、相知相思、别恨离愁、惆怅伤感、劝勉祝愿、激励友人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怀古诗?? 常用词汇:怀古伤今、怀才不遇等(如《赤壁》、《潼关怀古》) 5、咏物诗?? 常用词汇:坚守节操、遭贬激愤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6、羁旅诗?? 常用词汇:思乡念亲、游子悲秋、羁旅愁思、惜春悲秋等(如《天净沙 秋思》、《次北固山下》) 7、爱国诗?? 常用词汇:忧国忧民、为国捐躯、以死明志、保家卫国、借古讽今、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壮志、报国无门的悲伤、壮志未酬的愁苦、关心国家命运、反映社会黑暗、批判态度、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山河沦丧等(如《过零丁洋》) 8、哲理诗?? 常用词汇:登高揽胜、蕴含哲理、振作乐观、积极向上、豁达乐观、不怕困难、远大抱负等(如《望岳》、《水调诗头》《登飞来峰》) 9、抒怀诗?? 常用词汇:年华消逝、闺中怀人、物是人非、世事沧桑、失望惆怅、焦灼痛苦等(《醉花阴》、《浣溪沙》) (二)观点态度 1、赞美、肯定、支持、同情、渴望等。2、批判、否定、揭露、不满、愤恨、惋惜等。 (三)体味语言 1、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 2、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其精妙之处。抓住关键词语和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 3、语言风格:豪放/雄奇/沉郁/直率/婉约/含蓄/清新/风趣等。 4、常用词汇:勾勒、浓重墨彩、简洁、明白如话、言简意丰、诗青画意、富有哲理、质朴清新、耐人寻味、意境优美等。 (四)表达技巧 1、常用的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想像、联想、虚实结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化用典故、动静结合、渲染、烘托、含蓄委婉等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互文、反问、赋比兴等) 3、常用的表达方式:描写(白描、 细描)、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五)人物形象示例 1、豪放洒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苏东坡 2、忧国忧民、青衫泪沾(《春望》中的杜甫) 3、归隐田园、寄情山水(《归园田居》中的陶渊明) 4、爱国报国(《己亥杂诗》中的龚自珍) 5、儿女情长(《醉花阴》中的李清照) 6、雄心壮志、满怀抱负(《观沧海》中的曹操) 7、以死明志、视死如归(《过零丁洋》中的文天祥)等 答题技巧点拨【教师讲解明确】 1、原则:① 在“读懂“的基础上答准、答顺、答美。 2、结构:① 景+情②事+情③场面+情④情形+情 3、方法: ①“一切景语皆情语”。② “诗言志”。③ 结合诗歌背景。???????????????? ④ 注意作家风格。⑤ 抓住关键字、词语、句子、诗眼来分析。 一、题型归纳 古诗词鉴赏题是中考语文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纵观历年中考试题不难发现,这类题目一般文字浅易,学生对考点也比较熟悉,但答题结果却年年失分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以致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 (一)品味炼字类 [中考题型]   (1)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2)“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  (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应对策略]   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题型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问题:首句中的“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解析:“断”字面上是“断绝、隔绝”的意思,结合“音书”一词,可以理解为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含义,再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从被贬之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所作,突出了自己久居蛮荒之地的孤寂、苦闷及对家里人的思念之情,故答案应为:写出了   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境况,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三、主旨情感类 [中考题型]  (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3)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应对策略]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解答这类题要用一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