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抗原递呈细胞与抗原递呈
教学内容 一、抗原递呈细胞 1、树突状细胞(DC) 2、单核-吞噬细胞(MPS) 3、B淋巴细胞 二、抗原递呈及其机制 1、胞质溶胶途径 2、溶酶体途径 3、非经典抗原递呈途径 4、脂类抗原的CD1分子递呈途径 B淋巴细胞 B细胞无吞噬功能,其摄取抗原途径为: 1、BCR途径 B细胞表面的BCR可以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再进行内吞。 2、非特异性胞饮作用 B Ag 各类APC递呈抗原的特点 MPS细胞 和DC相似,主要通过吞噬作用以及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摄取抗原。 通过吞噬作用以及细胞表面的Fc、甘露糖受体介导内吞。DC内的溶酶体很少,但存在一种富含MHC-II类分子的多层膜结构,具有溶酶体的特性。 B细胞 主要通过非特异性的胞饮作用和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摄取抗原。 DC细胞 教学内容 一、抗原递呈细胞 1、树突状细胞(DC) 2、单核-吞噬细胞(MPS) 3、B淋巴细胞 二、抗原递呈及其机制 1、胞质溶胶途径 2、溶酶体途径 3、非经典抗原递呈途径 4、脂类抗原的CD1分子递呈途径 抗原递呈及其机制 溶酶体途径 ● 抗原递呈(Antigen presentation) 抗原递呈细胞摄取抗原、加工处理抗原、最后形成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并表达在细胞表面,供TCR识别的过程。 外源性抗原:来源于细胞外的抗原。如被吞噬的病原体等。 内源性抗原:细胞内合成的抗原。如病毒感染的细胞合成的病毒蛋白。 APC加工处理外源性抗原,形成抗原肽/MHC-II类分子复合物,供CD4+T细胞识别 APC加工处理内源性抗原,形成抗原肽/MHC-I类分子复合物,供CD8+T细胞识别 胞质溶胶途径 胞质溶胶途径与溶酶体途径的比较 CD8+T CD4+T 应答细胞 所有有核细胞 专职APC APC 钙联素/TAP/tapasin 钙联素/Ii链 伴随蛋白 内质网腔 MHC-Ⅱ类分子腔室 MHC分子荷肽部位 Ⅰ类分子 Ⅱ类分子 MHC分子 胞质蛋白酶体 内体,溶酶体 降解抗原部位 内源性 外源性 抗原来源 胞质溶胶途径 溶酶体途径 特点 APC与T细胞相互作用的电镜图 APC T细胞 教学内容 一、抗原递呈细胞 1、树突状细胞(DC) 2、单核-吞噬细胞(MPS) 3、B淋巴细胞 二、抗原递呈及其机制 1、胞质溶胶途径 2、溶酶体途径 3、非经典抗原递呈途径 4、脂类抗原的CD1分子递呈途径 胞质溶胶途径 (MHC-I类分子途径) A B α β α β α β α β Z Z MBI Delta MBI LMP7 MECL1 LMP2 MECL1 LMP7 蛋白酶体分子结构示意图 ● 内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 ● 内源性抗原的转运 Ag TAP-1 TAP-2 ATP结合槽 内质网腔 内质网膜 TAP转运抗原肽示意图 ● MHC-I类分子的生成和组装 ● 内源性抗原的递呈 细胞膜 内源性抗原 蛋白酶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Β2微球蛋白 MHC-I 内源性抗原呈递的 胞质溶胶途径 TAP 抗原肽段 钙联蛋白 + 教学内容 一、抗原递呈细胞 1、树突状细胞(DC) 2、单核-吞噬细胞(MPS) 3、B淋巴细胞 二、抗原递呈及其机制 1、胞质溶胶途径 2、溶酶体途径 3、非经典抗原递呈途径 4、脂类抗原的CD1分子递呈途径 溶酶体途径 (MHC-II类分子途径) ● 外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 APC通过胞吞或称内化摄入外源性抗原。外源性抗原在胞内形成内体即吞噬体,逐渐向胞浆深处移行,并与溶酶体融合形成内体溶酶体。在内体溶酶体将蛋白抗原降解为含13-18aa的肽段。 溶酶体途径 (MHC-II类分子途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