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数学考试湖南卷理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数学考试
(湖南卷理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复数z=i+i2+i3+i4的值是(B)
A.-1 B.0 C.1 D.i
2.函数f(x)=的定义域是(A)
A.-∞,0] B.[0,+∞
C.(-∞,0) D.(-∞,+∞)
3.已知数列{log2(an-1)}(n∈N*)为等差数列,且a1=3,a2=5,则=(C)
A.2 B. C.1 D.
4.已知点P(x,y)在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上运动,则z=x-y的取值范围是(C)
A.[-2,-1] B.[-2,1]
C.[-1,2] D.[1,2]
5.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O是底面A1B1C1D1的中心,则O到平面AB C1D1的距离为(B)
A. B. C. D.
6.设f0(x)=sinx,f1(x)=f0′(x),f2(x)=f1′(x),…,fn+1(x)=
fn′(x),n∈N,则f2005(x)=(C)
A.sinx B.-sinx C.cosx D.-cosx
7.已知双曲线-=1(a>0,b>0)的右焦点为F,右准线与一条渐近线交于点A,△OAF的面积为(O为原点),则两条渐近线的夹角为(D)
A.30o B.45o C.60o D.90o
8.集合A={x|<0=,B={x || x -b|<a,若“a=1”是“A∩B≠”的充分条件,
则b的取值范围是(D)
A.-2≤b<0 B.0<b≤2
C.-3<b<-1 D.-1≤b<2
9.4位同学参加某种形式的竞赛,竞赛规则规定:每位同学必须从甲.乙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选甲题答对得100分,答错得-100分;选乙题答对得90分,答错得-90分.若4位同学的总分为0,则这4位同学不同得分情况的种数是(B)
A.48 B.36 C.24 D.18
10.设P是△ABC内任意一点,S△ABC表示△ABC的面积,λ1=, λ2=,λ3=,定义f(P)=(λ1,λ,λ3),若G是△ABC的重心,f(Q)=(,,),则(A)
A.点Q在△GAB内 B.点Q在△GBC内
C.点Q在△GCA内 D.点Q与点G重合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第15小题每空2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中对应题号后的横线上.
11.一工厂生产了某种产品16800件,它们来自甲.乙.丙3条生产线,为检查这批产品的质量,决定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已知甲.乙.丙三条生产线抽取的个体数组成一个等差数列,则乙生产线生产了 5600 件产品.
12.在(1+x)+(1+x)2+……+(1+x)6的展开式中,x 2项的系数是 35 .(用数字作答)
13.已知直线ax+by+c=0与圆O:x2+y2=1相交于A、B两点,且|AB|=,则 =.
14.设函数f(x)的图象关于点(1,2)对称,且存在反函数f-1(x),f (4)=0,则f-1(4)= -2 .
15.设函数f (x)的图象与直线x =a,x =b及x轴所围成图形的面积称为函数f(x)在[a,b]上的面积,已知函数y=sinnx在[0,]上的面积为(n∈N*),(i)y=sin3x在[0,]上的面积为;(ii)y=sin(3x-π)+1在[,]上的面积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80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在△ABC中,sinA(sinB+cosB)-sinC=0,sinB+cos2C=0,求角A、B、C的大小.
解法一 由
得
所以
即
因为所以,从而
由知 从而.
由
即
由此得所以
解法二:由
由、,所以
即
由得
所以
即
因为,所以
由从而,知B+2C=不合要求.
再由,得 所以
17.(本题满分12分)
如图1,已知ABCD是上.下底边长分别为2和6,高为的等腰梯形,将它沿对称轴OO1折成直二面角,如图2.
(Ⅰ)证明:AC⊥BO1;
(Ⅱ)求二面角O-AC-O1的大小.
解法一(I)证明 由题设知OA⊥OO1,OB⊥OO1.
所以∠AOB是所折成的直二面角的平面角,即OA⊥OB. 故可以O为原点,OA、OB、OO1所在直线分别为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3,则相关各点的坐标是A(3,0,0),B(0,3,0),C(0,1,),O1(0,0,).从而
所以AC⊥BO1.
(II)解:因为所以BO1⊥OC,
由(I)AC⊥BO1,所以BO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082009年金桥工程项目奖一等奖7项项目名称搭桥单位.DOC
- 2008年工作报告-中国苹果病虫害防控信息网.DOC
- 2009级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专业实习安排.DOC
- 2008年苏州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物理.DOC
- 2012015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公告-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DOC
- 2012年Online新增功能展示——天心在线-天心软件.PPT
- 2012年北京专利试点工作验收报告书.DOC
- 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人民版必修1分课-萧山三中.DOC
- 2013年北京医疗质量万里行三好一满意活动工作任务分解量化.DOC
- 2013年四川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大赛方案.DOC
- (4篇)XX区抓党建促基层治理培训心得体会汇编12.docx
- 汇编1154期-在培训班上的讲话汇编(3篇).doc
- 汇编1173期-专题党课讲稿汇编(3篇)112.doc
- 汇编1076期-主题党课讲稿汇编(3篇).doc
- 汇编1177期-学习心得体会汇编(3篇)112.doc
- (6篇)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心得体会汇编.docx
- 汇编1166期-坚定理想信念、全面从严治党、担当作为专题党课讲稿汇编(3篇)112.doc
- 汇编1174期-专题党课讲稿汇编(3篇)112.doc
- 教育13期-主题教育学习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参考汇编(3篇).doc
- 汇编1458期-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提纲参考汇编(3篇)123.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