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含氰化氢工业废气净化及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
PAGE \* MERGEFORMAT 6
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推荐书
(科技进步奖)编 号 年 度 2 2015年项 目 名 称含氰化氢工业废气净化及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第一候选单位昆明理工大学推荐单位/专家云南省教育厅填 表 日 期2015年4月16日 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制一、项目基本情况
成果登记号:1392014y0001项目名称含氰化氢工业废气净化及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候选人宁平,刘树根,杨勇,殷在飞,乔玉辉,张冬冬,李春生,杨皓,王学谦,贾丽娟,瞿广飞,李凯,周越候选单位昆明理工大学,昆明焦化制气有限公司推荐单位(盖章) 云南省教育厅推荐专业(学科)评审委员会L环境保护与气象项目所属学科161010.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项目所属学科261030.环境工程项目所属学科3主题词含氰化氢工业废气;炭黑尾气;煤气掺混;催化净化;分段燃烧所属国民经济行业C 制造业任务来源A.国家计划计划下达单位/部门国家科技部,云南省科技厅计划名称和编号氰化氢混合废气净化技术与设备(2008AA062602)
典型有害工业废气净化关键技术及示范(2010GA004)项目开始时间2008/1/10项目结束时间2014/5/20密级/期限(年)非保密定密机构成果应用于生产时间2008/9/1成果应用单位
数量5家成果类别应用技术类授权发明
专利(项)4项授权的其他
知识产权 (项)4项
二、项目简介
科技进步奖应包含项目主要技术内容、授权专利情况、技术经济指标、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等内容。
目前,我国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工业废气的排放是主要污染源。炭黑尾气、密闭电???炉尾气等工业废气中除含有CO、H2、CH4可燃气体外,还有含硫(H2S、COS、CS2)含氮(HCN、NH3)有害杂质组分存在。若直接排放,不仅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也会给大气环境带来严重污染。
本成果成功开发了含氰化氢工业废气净化及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其中HCN经催化净化转变为N2和CO2,COS、CS2可催化水解为H2S,H2S可催化氧化为单质硫。与此同时,本成果利用发生炉煤气与炭黑尾气等掺混,形成“尾气净化+煤气掺混+分段加热焦炉”为主体的含氰化氢工业废气资源化利用技术体系。净化后的尾气经增压、多级水封后,与其他煤气混合送至煤气柜,再用于焦炉的分段加热;混合煤气通过斜道进入燃烧室立火道与另一个斜道进入的空气混合燃烧,可将焦炉预热至1000℃以上。该技术成果在以往的研究中未有报道,系国内首创。
本成果主要内容如下:(1)采用液相催化氧化技术对含氰化氢工业废气进行协同催化净化,建立了相关基础理论;(2)优化了工业废气中含硫、含氮有害组分液相协同催化净化过程的工艺参数;(3)含氰化氢工业废气经净化处理后,与其他煤气掺混,用煤气排压总管送入混合煤气总管,对焦炉进行分段加热,实现了工业废气的资源化利用。
主要技术特征与创新性如下:(1)提供了一种安全、环保、经济的从含氰化氢工业废气中协同脱除含硫、含氮有害组分的技术方法。(2)废气净化工艺流程简单,可适应较宽反应温度、空速、氧含量及气体浓度等工艺条件;技术通用性强,不仅适应炭黑尾气的协同净化处理,也适应密闭电石炉尾气等含氰化氢工业废气的净化处理。(3)首次提出采用低热值工业废气与其他煤气按任意比进行掺混,获得的混合煤气热值稳定;再利用该混合煤气对焦炉等进行分级加热,燃烧炉各项工艺指标稳定,置换出高热值的焦炉煤气可作他用。
该技术成果除在昆明焦化制气有限公司得到应用外,也在昆明宝象炭黑有限公司、众一煤化等生产企业得到推广应用,有效解决了炭黑尾气、密闭电石炉尾气等含氰化氢工业废气燃烧排放对大气环境的污染问题,每年减少数亿立方工业废气“点天灯”排放,回收热能折合节约标煤近5万吨,减排SO2近500吨,项目环境与社会效益显著。2014年,炭黒尾气综合利用工程被科技部、环保部列为“大气污染防治先进技术”。
本项目对液相催化氧化净化含氰化氢工业废气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基础理论、净化方法与工艺设备等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取得了系列成果。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三、候选单位对项目的贡献情况
(1)昆明理工大学:1、提出了课题构思,分析课题资料来源,提出调查研究思路;2、组织完成课题实施方案,确定主要研究思路,组织开展试验研究工作,成功开发了工业尾气协同催化净化技术;3、组织完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