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稻飞虱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ICS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DB
地方标准
DB XX/ XXXXX—XXXX
稻飞虱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management of rice planthoppers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XXXX - XX - XX发布
XXXX - XX - XX实施
发布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稻飞虱的防治原则及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2
前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江西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应用微生物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姚英娟、徐雪亮、。
稻飞虱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本标准适用于江西省各稻区褐飞虱、白背飞虱等主要稻飞虱的防治。
GB 4285 农药使用安全标准
GB/T 8321 农药安全使用准则(所有部分)
GB/T17997 农药喷雾机(器)田间操作规程及喷洒质量评定
GB/T15794 稻飞虱测报调查规范
NY/T 2737.2-2015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稻飞虱
稻田中发生的所有飞虱的通称,主要有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ath))等。
3.2 低龄若虫
1龄至3龄若虫。
3.3 高龄若虫
稻飞虱第4龄至第5龄若虫。
3.4 主害代
对水稻产量影响最为严重的稻飞虱代次。
3.9健身栽培
水稻健身栽培技术包括合理施肥、科学管水和合理密植等。
稻飞虱的防治原则及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1 防治原则
根据稻飞虱发生规律,从农业生态系统出发,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稻田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并配合应用物理方法、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及生物农药,将稻飞虱危害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
.2 防治技术措施
.2.1 农业防治
因地制宜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做到基肥足,追肥早,补肥巧,氮磷钾搭配好。多用腐熟的有机肥料。控制氮肥施用量,按每亩施纯氮11~13Kg,氮、磷、钾比例1:1:1.4。早、晚稻施50%氮肥作基肥,中稻施55%氮肥作基肥,磷、钾肥全部作基肥。适时追施分蘖肥和穗肥。施肥后的安全排水期为7天。
沟渠配套,田间开沟,浅水勤灌(平掌水),分蘖末期(9~10片叶)或苗数达到穗数的80%~90%时排水晒田。穗分化后灌水并保持浅水层至抽穗扬花期。灌浆成熟期保持干湿交替。收获前7天断水。
.2.2 物理防治
以村组为单位统一行动,连片稻田安装频振式杀虫灯。大田按棋盘状布局频振式杀虫灯。每2 hm2稻田安装一盏频振灯,挂灯高度为130cm~150cm。
.2.3 生物防治
.2.3.1 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增加稻田天敌种群多样性
稻田生态环境,在田埂地边种植花期较长作物如芝麻、大豆、牧草等;早稻收割后田中灌水并草把,让蜘蛛爬到草把上,然后将蜘蛛转移到其他稻田;秋冬季节在田埂边挖小土坑并盖稻草,保护蜘蛛等天敌安全过冬;在寄生性天敌羽化盛期和蜘蛛幼蛛孵化盛期不施药选择使用对天敌杀伤小的农药,并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和用量等。
.2.3.2 稻鸭共育治虫雏鸭孵出20天,体重约100克以上,水稻抛秧15天,移栽12天以上。选用适于稻田放养的小中型个体鸭种。水稻乳熟期收鸭.2.3.3 生物杀虫剂选用白僵菌、绿僵菌、稻虱线虫、害虫引诱剂及植物源农药等生物杀虫剂。
.2.4 科学合理用药
以准确测报为基础,明确化学防治策略,及时按照防治指标、防治适期施药,正确选用药剂种类、用药量、施药次数及施药技术。
.2.4.1准确测报
市、县及乡级植保部门负责稻飞虱的测报和开展防治技术指导。测报调查方法按GB/T15794的稻飞虱测报调查规范进行。发出的预报内容包括发生期、发生量、分布范围和为害程度。
农户或专业防治队开展两查两定,即查虫口密度定防治对象田,查虫龄定施药适期。
.2.4.2 稻飞虱化学防治策略
采取“突出重点,压前控后”即“狠治主害前代压基数,防治主害代控为害”的防治策略。提倡挑治、兼治,减少施药频次和施药面积。有益生物高峰期用药,保护利用天敌。
.2.4.3 稻飞虱化学防治指标
.2.4.4 防治适期
.2.4.5 正确选用药剂种类及用量
优先选用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和对天敌杀伤力小的农药或国家新簦记的高效低毒农药。禁止使用对稻飞虱有刺激增殖作用和对稻飞虱的天敌杀伤力大的农药,不能使用只有胃毒作用和稻飞虱产生抗性的农药。在同一个水稻生长季节内,不要重复使用同一种化学农药,要轮换交替用药和合理混配农药。各农药的用量要适宜,不要随
文档评论(0)